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东阿交警倾力打造让群众出行安心的“东阿模式”

2021年12月03日 18:13:00 来源: 山东交警总队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在聊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和东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辖区机动车、驾驶人以及道路的不断增加形势,东阿交警大队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以持续打造“温暖型警队”、深化推进农村“畅安绿十字”工程等为抓手,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凝心聚力打造让群众出行安心的“东阿模式”,取得了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成果,让辖区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交通安全温暖感、获得感、幸福感。

  高位推动,综合施策

  凝聚多部门齐抓共管合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式的复杂变化,交通安全需要全社会多部门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这点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的科学指导下,东阿交警大队依托“交安委”平台,向县委、县政府积极汇报、努力争取,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从以前交警部门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紧紧依靠党委政府、部门间加强协作配合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了交通安全共治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今年来,东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雷霞,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奇宏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和交安委成员单位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东阿还制定出台了《东阿县道路交通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东阿县“两路两车”专项治理方案》《东阿县道路交通“畅安绿十字”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依靠党政支持、高位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通过凝聚部门合力,针对农村地区交通管理薄弱现状,该县探索实施了道路交通安全“1231”工作机制。“1”即打造一个中枢机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履行“镇交通管理服务站”“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2站职能,发挥“劝导员、网格员、保洁员”3员优势,构筑“智慧交通”1张网。并出台了《东阿县深入推进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设置了有编制、有人员、有职能、有保障的镇街“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行政编制),该办公室为镇街七个党政机构之一,由镇街领导副职兼任主任,协同领导村两委、劝导员的工作,为农村交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排险除患,精准发力

  奋力确保源头管理扎实有效

  为全力实现“路畅人安”,一直以来,东阿交警大队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精准发力,狠抓源头管理,通过持续精准发力查改隐患,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在农村“畅安绿十字”工程推进的过程中,根据前期排查出的路面风险隐患,东阿交警科学规划设置,“平安哨兵”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有效守护了道路畅通平安。针对前期排查出的隐患,大队在通报政府部门的同时,根据路口情况,在10个乡镇关键路口安装了50个“平安哨兵”,在陈高路、北下路安装28处爆闪灯、28处前方路口减速慢行的提示牌、19处广角镜,设备自从启用后,这些路口以前常见的剐蹭事故几乎没有了,大大减少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为抓好农村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依托“1231”工作机制,东阿实现了全县3455辆面包车“三见面一建档”“一栏一标语”宣传内容下发以及农村重点位置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配备劝导员工作顺利完成。尤其是在东阿交警的创新工作——“电动三轮车贴反光编码”行动中,交警大队联合“交安办”和村服务站、劝导站工作人员,仅用三天就完成了陈集镇陈店新村420辆电动三轮车的贴码和驾驶人备案等各项繁重的任务。

  在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工作中,大队制作的“一栏一标语”宣传内容下发到各镇(街),全县554个行政村全部安装完毕。同时,在辖区所有村庄通过“大喇叭”每天早晚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群众安全出行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安全守护,抓细抓实

  “亮盔行动+智慧劝导”深入人心

  自2020年公安部部署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以来,东阿交警大队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共创道路交通安全,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协同共治,通过宣传引导、劝导查纠、安全教育等措施培养规范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规范使用安全带的习惯,提升了群众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和文明出行意识。

  在“一盔一带一反光衣”安全守护行动推进的过程中,大队组成了22个临时小组,大队全体民警、辅警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一切为了守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群众累计领取安全头盔7.5万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名,市民头盔佩戴率80%以上,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深入开展“一盔一带一反光衣”安全守护行动的同时,大队同步深入开展“亮盔行动+智慧劝导”活动。活动开展以来, 从城区各路口到农村集市都有民警劝导的身影,对辖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头盔、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劝导力度,利用“智慧勤务”记录不佩戴头盔的违法行为,督促广大群众自觉佩戴头盔。同时,大队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平台及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广泛宣传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正确佩戴头盔的重要作用等内容,倡导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自觉遵章守法、文明出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其间,6岁的小朋友秦昊衍还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交警妈妈一起对过往的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驾驶人进行“安全劝导”,当起了“义务劝导员”,成为东阿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近年来,东阿机动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由于一些驾驶员不会正确使用灯光,用远光灯或强光照射,行人或骑车者被机动车照射后看不清楚路面的情况,东阿交警加强路面管控的同时,为守护学子上下学安全,大队积极联合辖区学校,在学生群体中倡导普及反光校服。目前,大队已联合教育局对辖区所有中小学推广反光校服,为学生筑起又一道安全保护盾。

  强化整治,发力路面

  不断筑牢交通事故预防体系

  在路面管控治理中,一直以来,东阿交警大队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大队始终坚持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出发点,结合“畅安绿十字”工程和温暖型警队建设工作,综合分析交通参与者“潜在”隐患,持续筑牢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体系。

  在路面整治中,深入推进预防事故平安工程,强化管控覆盖区域。根据省道路交通安全“减量控大”工作指导意见,科学调整勤务模式,扩大管控覆盖面,结合“逢十”“逢五”、周末行动等活动严厉打击酒醉驾、超限超载、非法运营等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已经查处酒驾违法行为1084起、醉驾45起、超载1581起、面包车超员590起、超速6206起,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针对季节交替期由于光线变化驾驶员易疲劳,特别是黄昏时段驾驶员视力出现阶段性不适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一情况,按照“警力随着警情走”的原则,东阿交警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创新推出“警灯闪烁”行动,在黄昏时段,全面开启警灯,加大巡逻管控,成果收效显著。

  根据事故路段数据分析,东阿交警还常态化部署开展了“凌晨行动”。针对在S105曾发生多起大货车追尾事故情况,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大货车夜晚停靠路边休息导致事故发生。东阿交警大队立即部署“凌晨行动”,全面清除停靠路边的大货车,今年以来,该路段未发生一起大货车追尾事故。

  创新举措,暖民亲民

  持续深化彰显“暖警”风采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东阿市民可能注意到了,县城的交通岗亭出现了一个个“爱心驿站”。在这里,椅子、饮水机、急救药品、雨伞、打气筒、灭火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可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饮水、临时休息、轮胎充气等基础服务。这是东阿交警按照高规格、高标准、便民化的要求设立的爱心服务驿站,也是深化打造温暖型警队的又一举措。“爱心驿站”设置在交警大队交通岗亭,主要针对环卫工人、快递员、办事群众等户外劳动者提供爱心服务。“爱心驿站”设立以来,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办事群众等户外劳动者打造了歇脚点、加油站,打通了暖心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让东阿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为了服务群众更有效率,进一步提高“管事率”,2019年东阿交警大队铁骑队成立以来,提升路面管控的同时,更多的是应对群众突发救助有了更快的反应。为伤者开辟“绿色通道”、护送突发疾病群众就医、帮助走失老人儿童……类似的助人为乐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铁骑队也成为群众眼中的“救命队”“服务队”。

  在辖区各校园门口,东阿交警大队始终把“护学岗”作为落实便民爱民的一项重要工作,风雨无阻、坚持不懈、准时到岗,护送学生,维持秩序。为此,大队班子成员多次实地查看辖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并主动对接校领导对学生上放学较为密集的路段开展调研,掌握问题存在原因,寻求破解难题方案,解决服务学生、方便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仅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安全保障,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无声地宣传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习惯牢牢根植在广大学生心中、脑中。

  路畅人安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东阿交警通过一系扎实有效管理举措,在交管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确保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实现了死亡交通事故起数和人数“双下降”,奠定了辖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自2018年至今“四连降”的良好局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出行安心,路畅舒心、服务精心,执法暖心”的庄严承诺,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为广大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交通安全防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东阿交警将持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使命担当,奋力书写新时代道路交通平安畅通的新答卷。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911281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