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市中街道:推动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山东省禹城市市中街道突出强基固垒根本导向,以新湖社区为试点,有效促进治理资源下沉到网格、管理服务力量整合进网格、为民服务实现在网格,推行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筑牢基础。
由“坐诊”向“出诊”转变
“您好,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吗?”日前,新湖社区社工张小珍手持走访记录本,正在所包的浩东凯旋公馆小区网格逐楼逐户登记群众需求,记录本上记满了群众的需求和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新湖社区不断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制定《社会工作者考核制度实施细则》、建立“以老带新”传帮带工作机制等方式,由社区老同志和网格员带领,走访所在社区各个小区,携手完成走访群众、消防安全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等日常工作,为打开社区治理新局面注入了新动能。目前,新湖社区基本实现了由2—3名工作人员负责接待群众,2/3的工作力量下沉网格,通过与社区群众零距离、全天候接触,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化解群众矛盾,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范、末端处置为源头治理,实现“网格化走访、网格化代办、网格化服务”。同时,也使社区党委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居民诉求,为居民群众办事的方向更明确,与居民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收获了日益增长的群众口碑,越来越多的居民关心关注和参与社区事务。
由“一岗一责”向“一岗多责”转变
“现如今我们的大事小事都有人管了,反映问题也方便了,不管给社区的谁一说,能不能办,咋个办法,都能及时通知我们,真好!”近日,在站北社区温州城小区居住了多年的王女士,刚刚在社工的帮助下在手机上办理了医保缴纳业务,她深有感触地说。
为帮助入职时间不长的社区工作者全面系统地掌握业务技能,市中街道按照“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全岗都通”的工作要求,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社区业务知识学习,要求对社区内各岗位工作流程全部熟练掌握,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居民的能力,促进全科社工队伍建设,把“一岗一责”变为“一岗多责”,有效简化了程序、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实实在在解决了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由“柜台”向“会客厅”转变
“我们通过亲民化改造和开放型‘会客厅’的打造,让社区不仅是办事儿的地方,也是一个有颜值、有温度的开放型‘共享空间’。”新湖社区党委书记张淑宇说。走进新湖社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椭圆桌、几把靠背椅,墙角放着书报架,各种报刊摆放整齐。每天早上,社工、网格员、志愿者和居民都会聚集在此,七嘴八舌地聊着社区的大小事,渐渐成为一个收集民意的平台载体,大家从以前的“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变成现在的“邻里一家亲、每周客厅见”。今年以来,会客厅接待数百位居民和党员,收到意见38条,解决居民提议28条。
新湖社区打破传统柜台式办公格局,本着整体协调、布局合理、导视清晰的原则,实施亲民化改造,实行空间功能叠加、一室多用、错时使用,完善咨询服务区、居民活动区、议事协商区、特色服务区、宣传展示区和社区办公区等功能空间。通过社区服务空间变革促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的环境品质,使接待服务场所成为社区居民的“会客厅”,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满足“一站式”服务和各类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让社区有更大精力、更多时间联系服务群众,把社区打造成“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有认同”的“居民之家”,吸引更多居民融入社区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