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新闻通报会,济南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杰向社会通报2022年度济南两级法院环境资源案件审理情况。
2022年,济南法院加大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力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和多元治理,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更加健全、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更加紧密、环境资源案件类型更加多元、环境资源法治宣传更加深入人心,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取得新发展。
会上还发布了2022年度济南法院十大环境资源典型案例。
案例1 关键词非法采矿
○基本案情○
2019年3月,被告人徐某在某村采用破坏山体的手段非法开采该山体的闪长岩砂石矿产。同月,徐某上述非法采矿行为被综合执法部门发现并制止。经认定,该宗被开采的矿产合计价值22.5万余元。
历城区法院根据徐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非法采矿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典型意义●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进行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开采。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犯罪行为,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必然要求。本案中,徐某违法开采、破坏山体,造成矿产资源和山体资源的严重破坏,人民法院依法对其判处刑事处罚,有力震慑了从事非法采矿活动的犯罪分子,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合法有序开发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案例2 关键词 非法猎捕收购陆生野生动物
○基本案情○
被告人韩某系饭店经营者,为获取非法利益,通过推出野味吸引顾客。自2021年夏天至同年12月间,韩某使用弹弓、钢珠等工具非法猎捕野生鸟类,收购野生动物。韩某猎捕、收购的华南兔、雉鸡、云雀属于国家保护的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价值总计1.808万元。
平阴县法院以非法猎捕、收购陆生野生动物罪,判处韩某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作案工具,依法没收;案涉野生动物尸体,依法销毁;韩某在市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野生动物价值损失费1.808万元。
●典型意义●
野生动物作为重要自然资源,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案中,韩某非法猎捕、收购野生动物,势必影响本地区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本案通过刑罚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彰显了人民法院惩治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犯罪、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决心,对潜在环境侵权者具有警示作用。
案例3 关键词供用电合同纠纷
○基本案情○
2017年2月22日,某科技公司与某塔公司山东分公司签订《基站微电网合作协议》,约定某科技公司使用某塔公司山东分公司屋顶建设基站微电网系统给某塔公司山东分公司所属基站供电,由某科技公司与某塔公司山东分公司各地市公司进行电费结算。2018年11月15日,某科技公司(乙方)、某塔公司济南分公司(甲方)签订《项目用电合同》,约定甲方使用乙方光伏发电,电源接至甲方的配电箱与市电并联,给用电设备供电,专线专用,乙方承诺给甲方提供正常供电。合同约定了具体的电费标准、用电量确定方式及电费支付方式。此后,双方因合同履行产生纠纷,科技公司为此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解除与某塔公司济南分公司签订的合同;某塔公司济南分公司支付所欠电费并赔偿各项损失;某塔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市中区法院认为,《基站微电网合作协议》《项目用电合同》合法有效,缔约双方均应依约履行合同义务。案涉基站微电网设备均为单独设计施工,一旦解除合同停止运行即可能遭到废弃。电网设备使用期限较长,电网建设属于长期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收回周期较长,如解除合同必然导致设备缺乏维护而无法继续为基站供电,基站微电网设备闲置废弃,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周边环境污染,不仅有违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原则,客观上也会造成双方当事人的巨大损失,因此,未予支持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最终判决某塔公司济南分公司向某科技公司支付电费4689.15元,某塔公司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典型意义●
本案系司法实践中积极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的典型范例。原告、被告所签订的合作协议及合同合法有效。由于案涉基站微电网设备的特殊性质,即使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法院遵循绿色原则,也未轻易解除合同,体现了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处理民事合同纠纷的司法担当,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案例4 关键词 土方买卖合同纠纷
○基本案情○
2020年1月20日,郝某与邹某就土方买卖事宜签订土方合同1,并约定合同的每笔款项转入王某账户,当日,案外人向王某转款20万元。2020年5月16日,郝某(甲方)与邹某(乙方)又签订土方合同2,约定自2020年4月24日甲方已帮乙方完成所有报备手续,案涉土地全部转交卖与乙方,共计35万元,分两次付款……交付全款后,甲方帮助乙方协调某村池塘倒土事项,土方合同1作废。当日,案外人林某向郝某指定的收款人王某账户转款15万元。土方合同2签订后,邹某于2020年6月4日开始向案涉地块倾倒土方,后因倾倒土方于“中科院项目”红线外而被相关部门勒令停工。邹某后委托郝某协调关系向其转账7.354万元。郝某始终未取得渣土利用点的相关手续,无相关部门书面许可。现该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邹某起诉请求解除土方合同2,郝某、王某返还合同等款项42.584万元及利息。
一审法院认为,土方合同2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依法成立并生效,对当事人双方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现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判决土方合同2自郝某实际收到起诉状之日解除。济南中院二审认为,因案涉土地无法办理工程渣土利用点许可手续,郝某与邹某签订合同约定在案涉土地上倾倒渣土,严重破坏、危害、污染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案涉土方合同2应为无效合同。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郝某向邹某返还合同价款35万元。
●典型意义●
绿色原则是民法典新增基本原则,其内涵是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因案涉合同约定事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应系无效。法院根据法定绿色原则,主动审查合同效力,是对契约自由边界的一种约束,也是对于生态利益的主动维护,以司法裁判彰显了人民法院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案例5 关键词 环境污染责任纠纷
○基本案情○
大山公司、重交公司系关联公司。某生物公司在大山公司租赁的场地以及自有的厂区内存放了一批树脂醇C产品。2019年11月11日,某生物公司出具《告知书》一份,载明:我公司树脂醇C产品在贵公司储存。2020年11月3日,重交公司与某生物公司协商妥善处理树脂醇C事宜,达成由某生物公司运回树脂醇C的合意。2021年6月22日,重交公司向某生物公司出具《紧急避险告知函》,告知因目前树脂醇C产品持续危害生态环境,为防止损害扩大,现重交公司进行清运、腾空、修复土地,支出的所有费用由你方承担赔偿。后市生态环境局向大山公司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及《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大山公司作出罚款7.25万元的行政处罚。现大山公司起诉,请求某生物公司清运树脂醇C产品、腾退占用的土地并恢复原状、消除环境污染危险,赔偿土地占用费及环境污染费等费用。
高新区法院依法判决,某生物公司将树脂醇C产品清运完毕,腾退土地并恢复原状,消除环境污染危险;向大山公司、重交公司支付土地占有使用费、已交罚款、鉴定费、保全保险费。济南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
本案审理中,法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承担起利用环境资源审判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责令污染企业尽快清运化工原料,恢复土地原状并承担相应罚款等义务,促进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规,提升环保意识,对于督促和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切实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具有示范作用。
案例6 关键词 噪声污染责任纠纷
○基本案情○
张某在平阴县某村有一处鸽子养殖场。2018年,某村委会雇佣挖掘机对旧房拆除施工过程中噪音较大,导致施工现场附近张某养殖场的鸽子因受惊吓部分死亡,大部分不能孵化。事后张某就赔偿损失一事多次找某村委会协调,未达成一致意见。张某诉至法院,要求某村委会赔偿损失共计4.2万元。
平阴县法院认为,某村委会的行为侵害了张某的财产权益,应对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某村委会认可噪声确实给鸽子养殖场造成了损失,但经工作人员现场勘验核查,张某主张的损失数额明显过高,经村委会开会讨论决议,同意赔偿张某2.24万元,张某亦表示同意,法院予以确认。判决某村委会赔偿张某损失2.24万元。
●典型意义●
噪声污染伴随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而产生,成为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突出短板。噪声侵权案件审理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宁与财产安全,应当予以重视。本案中,责任人因施工噪声过大致使张某遭受财产损失,在当事人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实且明确表示不对损失数额申请鉴定的情况下,依法认定施工噪声与张某养殖的鸽子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赔偿数额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依法维护了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案例7 关键词 恢复黄河河道原貌
○基本案情○
2021年9月,某农业公司在某区黄河河务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的建筑物,被认定为属于河道“乱建”问题。某区黄河河务局经询问企业法人、现场勘验等程序后,依法向某农业公司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其限期清除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并将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及时清除,恢复河道原貌。某农业公司不服,认为其在建设时对相关法律规定并不知情,拆除会造成巨大损失,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上述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槐荫区法院初步认定某区黄河河务局作出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本着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兼顾企业现实经营需要的原则,法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释法明理、晓以利害。最终,某农业公司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之处,主动按规定履行了整改义务,恢复黄河河道原貌,并向法院申请撤诉,该案撤诉结案。
●典型意义●
本案是黄河河道“乱建”问题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私自搭建建筑物,不仅存在影响黄河行洪、泄洪安全的风险,而且会破坏河道生态环境。人民法院通过向当事人释法明理,阐明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私搭乱建的危害,支持黄河河务局依法履职,当事人主动申请撤诉,化解了行政争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案例8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基本案情○
胡某系某街道某村村民,在本村有承包地,种植果树。2017年9月1日,某街道办发布了关于加强农田管理的公告,对包含案涉承包地的区域内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及新建农业设施等情况予以冻结,要求冻结之日起不得改变农业种植结构、耕地用途;不得在农田内突击种植树木、搭建大棚等;不得新建养殖、种植等各类农业设施,违者将依法依规予以拆除。2020年2月23日,该村委会亦下通知,要求2020年2月28日前处理掉种植在基本农田上的树木,过期将集中拔除。胡某于某街道办发布公告后又种植了部分树木,未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拔除。2020年3月23日,某街道办强制拔除了胡某的树木。胡某不服,诉至法院,经法院判决,确认某街道办强制拔除胡某种植树木行为违法。2020年4月25日,某街道办曾就胡某承包地内原有果树进行核查并赔偿1770元,双方就发布公告后种植果树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胡某再次诉至法院。
章丘区法院认为,本案公告发布之后,土地承包人不得突击种植树木,否则属于违法抢种,其利益不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判决驳回了胡某的诉讼请求。济南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赔偿法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权益,承包土地的村民对在其承包的耕地内突击种植的树木不具有合法利益,被强制拔除后亦不应得到赔偿。该案件对于贯彻土地保护法,引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案例9 关键词 盗掘古墓葬
○基本案情○
2021年9月10日晚,被告人林某甲与被告人刘某预谋盗墓,纠集被告人林某乙、郑某来到某村南侧一处葱地内。林某甲、郑某、刘某负责具体实施盗掘活动,林某乙负责接应。林某甲、刘某负责探寻墓葬位置,郑某望风,标记好探测位置后离开现场。9月11日晚,四被告人故技重施,在所标记地点实施盗掘活动,在所挖掘盗洞内发现部分人骨,但未窃得文物。9月12日晚,四被告人改至某村南侧一处玉米地内实施盗掘活动,在所挖掘盗洞内发现部分人骨、1只年代不明S型勺子(上述物品均被丢弃),仍未能窃得文物。9月13日凌晨,林某乙驾车载其他三人返回途中,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经勘探,盗洞系战国至汉代土坑竖穴墓,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为不可移动文物。刘某、林某甲、郑某随意回填的盗洞已经出现地面塌陷,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回填修复。
章丘区法院以盗掘古墓葬罪,判处四被告人3年6个月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人民币2万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金,郑某、林某乙适用缓刑;责令四被告人连带赔偿修复费、勘察设计费;公安机关对查扣的作案工具洛阳铲等予以没收。
●典型意义●
古墓葬等不可移动文物属于人文遗迹的一种,作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系历史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遗产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本案中,四被告人所盗掘古墓地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核心地带,是黄河文化重要载体和象征。四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不仅对古墓葬本体造成一定损失,更是对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记忆、艺术价值造成严重损害,破坏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本案通过严厉打击盗掘古墓葬犯罪,对四被告人从严惩处,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惩治和预防文物犯罪的决心,为维护文化遗产安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案例10 关键词 滥伐林木
○基本案情○
2016年,张某曾因滥伐林木被判刑。2022年3月,被告人张某又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雇佣他人砍伐了某村河岸的杨树、柳树共398棵。经认定,以上地块属于乔木林地,被砍伐树木折合立木材积35.4377立方米;张某的行为对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造成破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当地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张某对其破坏的生态资源需进行修复,栽植苗木并进行后期管护,生态修复费用4776元。经鉴定,以1年修复时间计算,其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费用为2902.8元,商河县检察院先行垫付鉴定费2000元。张某犯罪以后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商河县法院以滥伐林木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承担生态修复费用4776元,向商河县检察院支付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费用的二倍惩罚性赔偿金5805.6元、鉴定费2000元,并在市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张某就附带民事判项已全部履行完毕。
●典型意义●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与人民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本案中,人民法院对张某滥罚林木从严惩处,并判令被告人支付惩罚性赔偿金,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适用惩罚性赔偿金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