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汶上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多元服务,以“网格治理精准化、为民服务精细化”为目标,大力开展“网格+”工作模式,让网格成为了推动各项工作下沉的利器,成为了居民与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平台,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工作格局。
网格+党建聚合力
“人员变化大”“保障少”“事情多”这是网格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难点、痛点。“网格织的牢不牢,关键在于网格员选的好不好。”汶上街道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组织架构,让基层网格长效化发挥作用,街道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组织一座堡垒”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党组织建在网格里,搭建起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60名党小组长、56名社工、120名公益岗全部下沉一线,定岗网格,配合水、电、暖、网等职能部门专职网格员,形成了由“1名党小组长+1名社工+2名公益岗+X名专职网格员”构成的“1+1+2+X”基层网格员工作体系。“根系越深越密,枝繁叶茂只是时间问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延振介绍,目前街道在48个大网格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党员中心户、三长、物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细化495个微网格,覆盖群众25000户,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户、具体到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网格+志愿凝真情
“网格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服务多不好,好不好。”在谈及网格工作如何走深走实时,街道党工委书记步海霞认为贴心的服务是才是网格工作“破冰”的关键。据了解,街道坚持“一社区一品牌,一队伍一特色”的原则,成立网格志愿服务队伍59支,参与的志愿者人数达到4000余人,实现“网格服务居民,居民认亲网格”的社区一家亲工作格局。
“房子是物业的、洗衣机是企业和居民的,工作人员是我们的网格员,就连洗衣耗材都是爱心商户捐赠的。”在西门社区,提起“汶小荷”爱心洗衣房,居民说,为了建立这间洗衣房,居民、社区、物业、商户都参与了进来,每月可以免费为辖区70余名独居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清洗衣物服务300余次,是社区爱心汇聚成河的真实体现。其实西门社区只是街道网格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在西城社区,“铿锵玫瑰”服务团,对辖区65名特殊居民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在北门社区,“彩虹调解队”把百家事当做自家事;在北湖社区,“金果姐妹团”穿针引线为年轻男女搭起了一座座“喜鹊桥”。
网格+数字提效能
“由于每天早出晚归,很难有时间到社区去反应问题,现在有了咱们这个平台,上午反应的井盖损坏,下午就完成了更换,不仅方便,处理的速度也非常的快。”街道年轻居民李娜提起“汶上街道智慧社区平台”十分的满意。
据了解,为了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网格新模式。街道以小区居民楼为基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智慧社区管理平台。让居民线上“点单”、平台“派单”、以网格为单位“接单”,建立起了上下互通、即时联系的线上通道,构建了“信息收集、诉求处理、监督评价”的闭环工作机制,有力的回应了居民的期盼。与此同时,街道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了48处网格服务站点,打造“10分钟网格服务圈,让网格服务触手可达,实现了“数据多跳动,网格多走动,群众不跑路”的良好社区治理工作氛围。凭着手机一键互联,网格即时呼应,社区瞬时响应、部门协同办理的工作模式,现在的汶上街道,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诉求量、投诉量显著下降,群众诉求率同比下降28%,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极大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殷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