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潍坊滨海区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向绿色要创新动力、要转型推力、要产业发展竞争力,千行百业向“绿”而行,为高质量发展安装上更多“绿色引擎”。
坚持生态立区不动摇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渤海吹来的海风,湿润了莱州湾南岸的滨海。这里拥有丰富的地下卤水、地热、风能等资源,但75%的土地为盐碱地,属于重度盐碱区。以白浪河为例,作为潍坊的“母亲河”,在滨海奔流入海。过去,河流两岸全是盐田,碱土漫天,见不到植物。如今白浪河两岸已经绿草氤氲、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有效带动了潍坊滨海区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多年来,潍坊滨海以“技”改盐,积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科院、南京农科院等科研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引导胜伟、东森等十余家农业龙头科技企业建立科研平台,掌握数千项盐碱地领域专利。借此,滨海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提高盐碱地土壤肥力,建立适宜植物生长环境。
由“白”变“绿”的不止在白浪河。弥河生态绿廊工程、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城际生态廊道……一个个生态项目的实施,绘就了滨海发展“底色”。成功经验的背后,是潍坊滨海坚持生态立区,着力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的有力体现。如今,无论是在金沙滩还是白浪河畔,随处可见的是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生态和人文浑然融合,目光所及,步履所至,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持续增添绿色动力
近日,潍坊市滨海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一期300MW光伏发电项目二批次200MW成功并网发电。至此,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已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利用制卤区建成,项目总投资15.08亿元,占地面积约414公顷,年可生产清洁能源电量约4亿千瓦时。
在“绿光一体”生态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已经安装好的大片蓝色光伏电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项目创新实施“坝坡造绿、场顶种草、草上发电”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将渣场改造为“光电青山”,年均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有效替代标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万吨。
氢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制高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潍坊滨海区氢能源综合项目能够为潍坊市及周边区域的工业企业提供高纯度氢气,同时也为氢燃料电池车辆提供加注服务,打造氢能产业链供给端的‘制、储、运、加’一条龙服务。
不仅如此,潍坊滨海区内石油化工、氯碱等企业副产氢气,依托现有石化、氯碱工业等生产设施,利用氢气纯化和提取技术,可获得大规模、低成本、高品质工业副产氢气。
未来,潍坊滨海将充分发挥沿海空间大和风光电资源丰富的差异化比较优势,用好产业生态优化提升,依托AP、海化集团等龙头企业引领,重点做好光伏新能源、氢能、海上风电产业集聚,打造以新能源为引领、多产业带动、能源与产业相辅相成的综合型能源开发,走出一条新能源规模化开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潍坊滨海区盯住盯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创新,拥抱新经济,持续加力、提质增效,奋力蹚出一条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的路子。
如今的潍坊滨海,产业基础更加雄厚,新医药、新材料等高端前沿产业正拔节起势。山东高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多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先进技术为引领,精细化管理为基础的经营理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后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山东海化集团连续开展技术攻关,运用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精制卤水制碱,仅一期试点项目综合效益每年就达到3750万元。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变,生态之变折射发展之变。潍坊滨海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双碳”行动,聚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实现全新跃升,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上实现示范引领。 (赵宁 韩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