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夏津:农业有“干头” 农民有奔头-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07/27 07:12:05
来源:夏津县委宣传部

山东夏津:农业有“干头” 农民有奔头

字体:

  农机手减损田间“过招”、粮食烘干机开足马力、封闭式运粮车往来穿梭、智能仓储设备实时监测……今年的夏粮收获季,在山东省夏津县,围绕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节粮减损茬茬压紧、环环相扣。

  “节粮就等于增产。”夏津县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进一步推动“收储运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实现开源与节流并重,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夏津,坚持走好、走稳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9.6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82.1%。深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土地入股+全程托管”模式。完成“夏津椹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现有“三品一标”认证数量92个,认证总面积31.07万亩。生猪出栏量稳居德州全市第一,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山东全省前三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棉花制种大县”称号。蛋鸡、肉鸡年产量超千万只,在德州市名列前茅。

  走进发达面粉集团小麦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以看到,小麦收购入库之后,进行过筛、烘干、研磨等一定的加工环节才能变成面粉。

  把小麦变成面粉听起来很简单,在实际中操作起来却有很大的讲究。小麦在变成面粉的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损耗,不能完全利用。“以往面粉加工出粉率在75%,65%作为口粮、10%作为工业用粉或饲料粉。经过不断的创新,优化工艺流程、研发升级设备,现在的总出粉率已经提高到79%,73%的口粮,只有6%作为工业用粉或饲料粉。”发达面粉集团营销总监孙金峰介绍说,提高出粉率,“榨干”每一粒小麦,正是节粮减损的又一种方式。

  而“吃干榨净”每一粒小麦,靠的是科技赋能打造农业产业链。夏津县以建设食品名县为目标,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强链”“建链”双维突破,推动链条升级。夏津县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规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5家。引进新希望六和集团,从生猪养殖逐渐发展到屠宰、熟食加工、冷链物流、饲料加工、粪污处理等,新的生猪产业链迅速成形。

  同时,立足独有的特色资源,夏津县大力培育生态旅游、预制菜加工、电商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借助古桑树群品牌优势,连年举办椹果生态文化节,每年游客超百万人次。总投资10.5亿元的央厨智慧港项目成为德州市首个“山东省重大预制菜项目”。(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