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厨亮灶汇聚平台、AI算法平台、食安新泰公众服务平台、健康食材快速检验和食品生产云监管平台……近年来,新泰市围绕解决“怎么管”的问题,聚焦“监管+服务”工作目标,倾力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穿透式、零距离智能监管。目前已全面应用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通过系统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即时预警、限时整改、闭环处理,构建起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模式。
“智慧+明厨”餐饮服务更透明
来到新泰市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大厅,就能看到大屏幕上展示的大中型餐饮单位以及部分集体配餐单位后厨、仓库等的实时画面,这是正在运行的“明厨亮灶汇聚平台”提供的智能化服务。
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下,新泰市35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1500多个监控画面全部接入统一平台,消费者登录“食安新泰”微信小程序,点击“我是消费者”,就能查看有关画面,在线“云监督”。
明厨亮灶汇聚平台内设AI算法平台,面对一屏近百个密密麻麻的监控画面,AI抓拍功能可有效辅助人工监管,对违规行为即时抓拍、即时预警、即时推送、及时处置。平台能对视频流进行实时分析,对不戴卫生帽、不戴口罩及厨房内有老鼠、猫等活体动物等违规现象通过自主建模,进行智能抓拍。
“系统抓拍的异常画面,同时预警给市场监管人员和餐饮单位管理人员。我们第一时间对视频画面回看核实,同时就近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核查,根据核查情况按规定给予提醒、整改或处罚,甚至是停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赵淑斌介绍,目前,已累计抓拍、推送、处置各类违规预警信息3000余条,形成了违规行为“即时抓拍-即时预警-即时推送-限期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工作模式,让非现场、穿透式监管新模式揭开了后厨的“神秘面纱”。
“智慧+快检”食安保障更有力
“总检测批次数59697批次、总不合格批次数989批次、今日测批次数62批次、今日不合格总数1批次……”8月1日10时,“新泰市健康食材智慧监管平台”显示当日食品检测数据,任意一个联网快检设备一开机,平台就会第一时间监控到设备并进行数据更新。
新泰在全市市场、商超、集中配餐单位、学校(幼儿园)食堂等单位统一推行“检测+预警+处置”线型工作模式。每天10时前,所有采购使用的食材均完成检测,检测结果自动上传平台。各市场监管所专管员每日登录平台巡查,与平台推送联动判断,及时督促不合格产品使用单位立即停用、就地封存、迅速复检,对复检2次仍不合格的,执法人员立即出动,现场查验索证索票进行追溯,封存食材送第三方检测机构再次抽检,并根据抽检结果依法处置。
龙廷镇糕点类食品生产企业集中,占全市糕点类食品生产企业的32%,年产值占全市糕点类产品产值的68%。新泰市市场监管局在龙廷创新开设共享实验室,通过集中检验设备和人员,为全镇糕点类食品企业提供专业、便捷、安全的出厂检验保障,有效解决该镇食品生产企业聚集区检验能力不足大问题。
“目前,新泰市共有114个食品快检检测点,上传检测数据5.2万批次,其中901批次不合格食材全部在24小时内规范处置。”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孙兆荣介绍。
“智慧+超前”源头监管更高效
新泰市共有185家食品生产企业, 320余家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既要“抓大”更要“抓小”,既要程序上严肃严谨更要情感上真情服务。借助食品生产云监管平台,关于政策咨询、证照申请、隐患排查等方面的业务,通过网络就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新泰念迪食品有限公司是今年6月份刚刚落户新泰的一家固体饮料生产企业,在企业开办筹备阶段,新泰市市场监管部门靠前一步服务,确保企业安全顺利开工。“通过小程序,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在线远程帮助我们梳理了固体饮料工艺流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进一步保障了产品质量。”公司负责人表示。
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董雷全程参与云监管技术的开发、使用,他说,利用“身份认证+视频会议+电子签名”等技术,监管人员在“云”上与监管对象实时连线,远程查看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原料使用、存储,生产加工及出厂检验全过程,实时视频记录现场,动态抓拍图像,提供在线监管服务。上线运行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对24家生产企业和10家小作坊开展了云监管,对6家企业提供了云服务,检查发现问题80余条,并全部在线完成整改复查,监管服务效能有效提升。
“我们将进一步延展智慧监管平台功能,扩大智慧监管领域接入范围,创新智慧化监管模式,通过‘数据监管、动态监管、远程监管’,实现更加高效、便捷、智慧的市场监管,切实为群众把好饮食安全关。” 新泰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校表示。(乔冉 赵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