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在济南市鲍山街道菜鸟物流园一期,物流货车穿行不息,物联网络透露出产业的红火。在简家屯村,一处现代化农业园区,游客采摘打卡拍照一气呵成,清风吹醒的是乡村振兴的文旅发展之路。在城市之光社区服务中心,回响在舞蹈室的是基层治理的共治“合奏曲”。
今年以来,鲍山街道按照党建引领“1235”整体工作思路和“354”党建思路,围绕“红心拥鲍 民心聚山”党建品牌,通过“建平台、抓机遇、强筋骨、通民心”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擦亮“鲍熔”品牌
打造“淬炼”精神大“熔炉”
“办好党建观摩要利用好社区综合体、党建展厅、活动场所等阵地资源。”“要讲好社区亮点、社区故事,对社区资源及文化进行深挖。”……近日,一场主题为“如何办好一次党建观摩”的“砺社学堂”在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展开,课堂上,社区党组织书记们既谈心得体会,又谈经验做法,也谈工作思路,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工作方法越谈越实、发展思路越论越明。
“砺社学堂”是鲍山街道“鲍熔”党员教育品牌的具体实践之一。今年以来,鲍山街道共开展20余次各类培训、8期教育活动,教育培训党员3000余人次、村居两委和头雁队伍200余人次。按照“1+4”模式办学,以街道党校平台为依托,与上级党校、高校、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进行共学、共建、共享,灵活运用“理论授课+现场实训+交流研讨+远程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砺社学堂”“我来讲党课”等教学活动,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
释放产业提质发展新动能
四年时间累计孵化158家企业,7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的济钢创智谷成功转型的“密码”是什么?
“引导园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依托自身产业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空间资源、创新体系能力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打造创智谷工北21号科创综合体双生态孵化属性(服务生态+产业生态)的开放式产业孵化园区。”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党建成果最终体现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上。如今,不仅中小微企业青睐创智谷,数字政务阿里巴巴生态合作项目、清谷逆创科技,以及以硅谷、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一些行业头部资源,也选择入孵创智谷。
鲍山街道辖区济南东站片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区等优质因素叠加,智能制造、现代物流、总部基地产业发展强劲。如何服务好园区和企业,为就业人群提供更优保障,成为鲍山街道党工委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党建与发展互融共进的突破点。
抱团兴农促发展
续写乡村振兴锦绣新文章
仲夏时节,简家屯村现代都市农业项目的火龙果纷纷迎来成熟期,首批火龙果应季火红上市,绿色生态有机的火龙果受到市场的青睐。在火龙果种植基地里,工人正抢抓农时,采摘火龙果供应市场需求,一派繁忙景象。
现代都市农业项目由简家屯村与翔杰家庭农场合作打造,以红心火龙果的种植、采摘体验和种苗培育、种植技术培训推广为主,每年可吸收6万人次进行亲子、研学等活动,增加农民就业岗位170个,实现综合收入800余万元。
丰收画卷背后,是鲍山街道党工委带领各村党支部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鲍山街道实施“鲍”团兴农策略,“村庄+第一书记+社区+资源单位”抱团互助促发展。
鲍山街道始终把建强基层堡垒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围绕农村党建“五个聚焦”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头雁论坛”,各村党组织书记立足本村实际,就下步计划、攻坚克难思路谈感悟、说做法,为乡村振兴献出“金点子”,激发“头雁”带头人效应。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各村聚焦抓重点、攻堵点、提服务、强经济、创亮点,比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等“硬件”,也比组织建设、基层治理等“软件”,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促进各村基层党建工作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产业发展更加明晰,乡村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乡风文明有效提高,村级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劲显著增强。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鲍山街道党工委书记付常勇表示。
当好群众“主心骨”
串起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矩阵
今年以来,鲍山街道坚持“一红、三人、八方”的党建工作模式,即以红心向党为一条主线,在“三人行”中挖掘各类人才,凝聚驻地单位、共建单位、辖区企业等“八方”资源,共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矩阵。
贤德社区把“移动办公桌”搬到群众身边去,跟群众一起聊一聊家长里短,融入群众的生活,倾听群众的想法,既可以多渠道收集群众“微心愿”“微需求”,也能够广泛征集群众“金点子”,从而梳理出民生服务“任务清单”,建起来整改“问题台账”,汲取群众智慧,调动群众力量,心往一处想找问题,劲往一处使解决难题。
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一系列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办法在各社区串起工作矩阵。
小事,照见真情。围绕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和社会帮扶6个方面,鲍山街道充分利用“聚沙成丘”工作法,把满意度提升行动融入日常,抓常抓长。同时,联合驻地单位、共建单位、辖区企业等“八方”资源,结合“双报到”工作,强化资源共享,形成“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凝聚合力。通过“聚沙成丘、汇流成河”,先后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包封阳台、垃圾站容量小易外溢、楼顶私搭乱建等问题,实现了“零距离”服务。
踏上新征程,鲍山街道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持续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新路径,不断聚人、聚心、聚气、聚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实现新作为、取得新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