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所学校-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8/16 16:30:11
来源:大众日报

青岛即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所学校

字体:

  青岛市即墨区以打造“优学在即”惠民品牌为统领,围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两大任务”,聚力实施学校建设扩容、教师梯队发展、教育质量提升“三项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更加优质、教育机会更加公平。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实现学有优教

  补短板、增供给、促均衡,是近年来即墨区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力点。

  即墨区坚持全域统筹、共建共享,全力抓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及教育强镇筑基、初中强校提质等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近三年,全区高标准建成启用德馨小学东部分校、即墨二十八中东部分校和书香幼儿园等60处中小学、幼儿园,提供优质学位4万余个,撤并22处小规模学校和61处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今年,即墨区学校建设保持快马加鞭的态势,投资力度、建设规模、推进速度和建设数量都值得称道。目前,该区新建的第三实验小学惠欣路分校、蓝谷实验中学和通济陈家河幼儿园等19处学校、幼儿园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秋季学期启用,提供学位近万个;即墨区第一中学改扩建和即墨区第四中学综合楼等项目正加紧施工,全区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即墨区把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作为工作动力,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回租回购34处民办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1.4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4%。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60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6%。抓好食堂运营管理,保障6万余名学生中午吃饱饭、吃好饭。安全运行258辆校车,解决农村学生上学放学交通问题。优化“5+”课后服务质量,受益学生10万余人。开放66处学校操场,方便市民健身锻炼。健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困难学生救助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积蓄人才优势

  有好老师,才能办出好学校、教出好学生。即墨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完善机制措施,蓄积人才优势。

  据悉,即墨区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教师补充力度,2021年以来招引教师983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省级以上公费师范生和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345人,占总数的35%。2023年,该区招聘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21人、国家公费师范生4人、省属公费师范生209人,优先安排到新校和师资紧缺的学校。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为高中学校补充师资,全区高中教师年龄结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为各学段最优。

  出台《名师评选培养管理办法》和《名校长“领航工程”实施办法》,设立了38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校长论坛、中层以上教育干部论坛、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把改革作为破解教育发展困境的关键一招,打破区域壁垒,贯通城乡干部教师交流渠道,近两年交流城乡间及镇域内干部教师千余名,促进农村干部教师素养水平提升……改革正在成为即墨教育的关键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以生为本深化改革

  推动教育提质增效

  不少乡村中小学面临新生不想进来、老生还往外转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好乡村学校,给当地教育部门提出了挑战。

  即墨区大力推进联盟办园和集团化办学,实施局属园“七个一”和“镇域一体化”联盟管理,将农村学校全部纳入11个教育集团,薄弱校和新建校全部由优质教育集团托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加强协作体教研,8所局属小学各与1所薄弱的镇(街道)中心校、4所局属初中分别与2所薄弱的镇(街道)初中结成“协作体教研联盟”,发挥名优学校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校长听评课制度,选派教研员蹲点驻校,从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和课程实施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强跟进式指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的教育改革,换来的是质量效益。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多项指标位居省、市前列,被誉为青岛高考的“即墨现象”。此外,即墨区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案例获评第七届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奖,并承办了青岛市高中教学工作现场会。即墨区将以“强基础提能力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为契机,完善“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向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迈进。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