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滨城区: 产业发展撬动乡村振兴 企业和农民双赢-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08/18 21:00:56
来源:大众网

滨州滨城区: 产业发展撬动乡村振兴 企业和农民双赢

字体:

  

  一个个产业示范园里果蔬进入了收获的季节,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机车穿梭于乡村与城市之间,一栋栋农家小院点缀在绿水田园,一张张笑脸带着幸福的期盼……夏末秋初,行走在滨城区各个特色乡镇中,一幅和美幸福的乡村画卷缓缓呈现。

  近年来,滨城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立足产业发展优势,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立足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着力打造小麦全产业链,探索“三产融合、跨界融合、绿色循环”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以特色果蔬种植为引领,发挥村书记领头雁引领,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切实推动乡村振兴,着力将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助力发展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奋力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作为滨州市的主城区,在拥有着小麦绿色循环全产业链生产模式的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麦的价值在这里被发挥的淋漓尽致,10大类600多种产品,年营业收入可过百亿。把粮食从“田间”运到“车间”、端到“餐间”,形成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逐步构建了国内最长、最完整、三产融合发展的全链条绿色循环产业链。这就是一粒小麦能够在这里被“吃干榨净”的重点所在。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介绍,为了能够加快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公司从育种阶段便已开始介入。“首先就是立足高端育种,做优种植链。我们成立了3支院士担纲的育种团队,是全国唯一一家具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再者,发力精深加工,重构生产链。2022年,小麦精深加工实现了三个“全国第一”的重大突破。第三瞄准健康餐饮,畅通销售链,形成了“商超零售—餐饮店面—机关食堂”的新型销售链条。最后就是畅通闭合循环,健全生态链。不仅如此,中裕在国内首创了生猪养殖液态饲料饲喂技术,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

  全链条绿色循环产业链,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更让农民也从总得到了实惠。据了解,中裕全产业链吸纳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共带动35万户农民年增收5.1亿元。

  在实现产业振兴发展的道路上,滨州区利用产业融合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产业振兴。南部以梁才、市中街道为主的沿黄片区充分利用土质优良、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培育建设28家农业园区,成功打造全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年均带动滩区种植户增收10万元左右,同时吸收附近村庄300多农民就业,每月人均增收3000余元。东部以秦皇台乡为主的片区重点扶持以滨州市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用菌企业,建成集实验育种、菌包加工、冷藏储存、集中收购、废菌包回收为一体的食用菌市场网络,全力打造全国食用菌之乡,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超300万元。西部以杨柳雪镇、三河湖镇为主的片区黄瓜产业、果蔬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黄瓜年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90%,带动农户增收超270万元,成功打造“三河湖韭菜”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滨城区河边葡萄园,一串串葡萄挂在枝头,粒粒饱满,阵阵果香扑鼻而来。滨城区君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张军告诉记者,“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应用了有机农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鲜食葡萄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两项新技术,并逐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在培肥地力尝试用旧办法创造新纪录,增施羊肉鲜、蘑菇鲜、海鲜加木炭,“三鲜一木炭”,让土壤有机质含量创纪录达到6%以上。

  未来,滨城区君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计划流300-500亩左右的土地,投资1450万元进行葡萄产业、乡村旅游开发,年产精品葡萄1000吨,实现年产值3200余万元,带动周边区域8000余亩,实现总产值5.12亿元。

  滨城区按照“统一谋划、资源集聚、示范引领”的要求,滨城区成立由组织、农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坚持“一镇一策”“一镇一业”,打造7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覆盖146个村庄12余万人。坚持“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采取以强带弱、产业驱动的方式,着力构筑产业发展集群。实现了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滨城路径”。

  在滨城区杨柳雪镇西辛庄村,一排排果蔬大棚整齐地排列在田间,而这个村早在1996年就迈出了大棚种植的第一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福国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共有高温加低温拱棚356个,占地1200多亩,经过近三十年的摸爬滚打,从当初亩产不到2000斤,到现在亩产5万斤,帮助村民增收超80万元,村集体增收18万元。如今,种大棚的农户户户是专家,更是探索出了村社联合抱团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的发展模式。

  另外,西辛庄村发挥产业主导优势,联合周围三个村共同成立了智农生态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实施“双链互融,三化共进”模式和“四个一”的差价保底收益机制,年可实现4个村集体增收27.18万元。“我们村累计带动周边14个村,形成了沿徒骇河流域产业发展片区,实现片区增收超过1500万元。”赵福国说。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要让农民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才会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农村。如今,无论是领军企业还是种植园区还是农村合作社,“产业振兴”的种子在滨城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一步,滨城区将在滨州产业振兴发展的大框架下,制定和落实乡村振兴长期规划,奋力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滨州产业振兴之路谱新篇,添新彩!(完)

【纠错】 【责任编辑:夏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