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花样经济”走向世界-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08/28 19:28:22
来源:菏泽市委宣传部

菏泽牡丹“花样经济”走向世界

字体:

  牡丹盛开,不负时代。作为世界名花,牡丹是推动各国交流互惠,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信使。推动牡丹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牡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更好地为人民健康生活服务,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牡丹是繁荣的象征,也是圆满生活的愿景,更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牡丹为人类带来健康和美丽

  牡丹原产中国西北部。菏泽种植牡丹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已有1400余年历史。菏泽牡丹品类繁多,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培育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的80%,出口率90%。栽植面积已超过1.6万公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是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质检部门批准对“菏泽牡丹籽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菏泽市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达到120余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26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世界牡丹大会以“创新、合作、发展、共享”为主题,主会场设在山东省菏泽市,在荷兰南荷兰省、重庆垫江设两个分会场。主要内容为一个主旨论坛、八个分论坛、牡丹赛花会、牡丹产业成果展以及故宫牡丹菏泽书画展。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兼而有之。

  牡丹在菏泽绽放,世界正爱上菏泽牡丹。会场外,一座题为“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的展板屹立在会盟台正门。从会址远眺,蓝蓝的天空漂浮着白云,阵阵牡丹花香随着春风扑面而来,将“菏泽牡丹故事”传向世界各地。

  让世界爱上“大美牡丹”

  菏泽地处平原,农民大多从事种养业和手工加工业,庭院对他们意味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发展庭院经济有着天然优势,在合理利用院落等闲置资源的同时,也为家庭增加了一份收入。“庭前屋后栽植牡丹不仅是观赏,每过三五年就卖掉,在更新牡丹品种的同时,还能多收入3000多块钱。”牡丹区黄堽镇村民李永说,增收虽然不多,但很有意义,不仅美丽了庭院,还为村庄增添了美丽和文化味,美化了生产生活环境。为了将‘小’又‘散’的庭院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各镇街党建引领,因‘院’制宜,突出乡土特色,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打造出一批各具经济特色的庭院。庭院经济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带动了群众就业,成为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在广袤而古老的神州大地上,人们在辛勤种植牡丹、精心培育牡丹、广泛推广牡丹的同时,也将牡丹雍容华贵、高尚不屈的优秀品格融入自己的灵魂,并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紧紧连在了一起。牡丹催生了人们心中的希望。每年牡丹文化节,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家纷纷慕名而来,领略国色天香的美艳,以花为媒洽谈商贸事务。在牡丹盛开的季节,公园小区、街头巷尾、道旁花圃,目之所及,牡丹花随处可见,她以自己的雍容华贵,笑迎海内外的宾客纷至沓来,人们争相领略牡丹的风采。当今老百姓种牡丹、赏牡丹、画牡丹,也以牡丹入药、制茶,将牡丹之美、牡丹之用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历史上,牡丹作为重要的使者,曾“出使”过日本、法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创造了“牡丹外交”。

  近年来,菏泽牡丹走上世界舞台,在上合青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一系列国事活动中,花开盛世,入景入画,成为促进文化交流的“特使”。挖掘牡丹本身的文化元素,将牡丹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相结合,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提升牡丹文化与产业

  菏泽将“全身是宝”的牡丹开发出一系列自然健康和护肤美妆产品。牡丹根能入药,籽能榨油,蕊可为茶,包括:新资源食品、饮品;牡丹精华护肤、牡丹美妆、牡丹洗护等产品;牡丹面膜、牡丹鲜花饼、牡丹酒、牡丹咖啡等牡丹深加工产品丰富多样,牡丹的经济价值凸显,推动牡丹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2022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超过102亿元。

  作为牡丹的姊妹花——芍药也不甘落后,菏泽的“美丽经济”已从牡丹“一枝独秀”蝶变为牡丹芍药“双花齐放”。正可谓:一朵花丰富了一座城。现在镇上的一家企业每年能生产牡丹籽油1000多吨,带动了全镇种植牡丹2万余亩。附近村民有的进厂里工作,有的到承包地干活,促进就业万余人。省派驻村干部在派驻单位院内种植观赏牡丹,《山东残联》等杂志多期刊物封面使用牡丹花和芍药花,大力宣传和弘扬帮扶村牡丹文化。镇街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民间艺术团逐村文艺巡演契机,邀请四德模范、美德信用商户、光荣军属等模范戴红花、走红毯、上舞台、送锦旗、迎掌声,让身边的榜样走上台前,发挥“明星”效应,隆重的仪式,至高的礼赞,传递着当今社会崇德向善的精神追求。

  在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人民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邻里互助”“美丽庭院”“模范会客厅”“人居环境”等大项工作,都是“大美牡丹”的“代名词”,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特事速办已蔚然成风。

  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牡丹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深深刻在了菏泽人骨子里。牡丹产业特色突出、人才竞相涌现、文化繁荣兴盛、生态环境优美、组织坚强有力的乡村振兴样板在齐鲁大地展现更美牡丹画卷。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才有牡丹花开动菏泽的盛况。菏泽牡丹产业带动群众就业10万人,已成为菏泽开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郭金亮)(完)

【纠错】 【责任编辑:夏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