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更需要充满活力、充满动力,构建系统完备的教师动力集成机制尤为关键。山东省潍坊市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2022年起全面梳理激发教师内在动力活力的关键要素,系统整合一系列改革举措,全面推行定编制、岗位、绩效总量,聘层级、工作、职称岗位,评师德、业绩、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三定三聘三评”改革,让教师的事情教师商量着办,着力实现“干好干差不一样。”
潍坊的改革明确要求岗位数量向育人质量高、改革成效好的学校倾斜,向教学一线和育人关键岗位倾斜;绩效工资向教学一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倾斜;在职称评定、特级教师和名师推选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县管校聘”让教师和校长流动起来……
益都师范附小五育校区是青州市最东边的一所农村学校,在“县管校聘”政策下,益都师范附小原副校长冀颖带领5名骨干教师来到这个校区,几年下来,原本教育薄弱、学生流失严重的学校,实现了良性转化:回流生源逐年增加,综合考核成绩由学区垫底升至中上游水平。
近年来,潍坊连续推进8轮教师“县管校聘”,完成校内聘任39.6万人次、跨校竞聘2.6万人次,城区向农村流动9859人次,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潍坊市坚持把办学重要环节的权限下放给学校,包括职称评聘、岗位聘任、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等,调动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潍坊市广文中学用自主权修订了职称竞聘方案,破解了10年没有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的老大难问题。
潍坊市还制定中小学教师层级认定办法,按照新入职、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导师型五个层级设置专业标准,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职称晋升,更注重品德、能力、业绩发展。全市现有导师型教师1614人、专家型教师6207人,人人争做导师型、专家型教师蔚然成风。
在一系列改革中,育人水平、师德师风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记者看到,在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中,除看重课程研发、工作量外,师德表现、育人质量评价也被挂上钩;在业绩表现评价中,除工作量和教学质量外,育人成效也被作为关键指标并占较大权重;不单纯以升学率、统考成绩对教师进行评价,还更注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等方面。
潍坊在全国率先建立9.6万名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考核库,突出师生认可,师德等次与学校办学满意度挂钩;在职称竞聘、评先树优、教学成果奖励中,实行师德前置,非师德优秀者一票否决;突出底线监管,梳理制定了36条教师从教行为负面清单制度。
诸城市相州镇相州初级中学田雪老师,在偏远乡村学校8年的教学生涯中,300多封信、10万余字的笔迹记录着师生情谊;坊子区崇文中学于俊勇老师,学生在毕业多年后将他列为人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潍坊北辰中学王荣福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福哥”,走廊、餐厅、操场、宿舍都有他与学生交流的身影……
近年来,潍坊市每年新进教师3500人以上,其中“双一流”高校、省内重点师范类高校、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等优质师资占比23%。眼下,潍坊市教育生态更加风清气正、教师待遇地位不断提高、素质结构更加优化、职业发展动力更强,教师队伍建设生机勃勃。其中,2人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5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104人入选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张蓓 赵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