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汛期,山东省泰安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理念,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多措并举,狠抓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全力筑牢防汛安全网,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抓责任落实。按照“上下一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强市、县防汛指挥体系建设,逐级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压实压紧各级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并建立了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包保责任制。落实落细各级河湖长防汛责任,逐级明确辖区内水库、塘坝、河道、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及城镇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重点区域防汛责任人,不断筑牢安全度汛的责任体系。
抓预案体系。泰安市防指深入总结近年来工作经验教训,组织开展防汛防台、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超标准洪水防御、在建工程等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确保各类预案应编尽编、应修尽修。市防办制定下发了《泰安市乡镇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大纲》,组织召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编制培训会,全力推进防汛抗旱预案修编修订工作。并通过视频辅导、一线指导等方式重点解决基层预案编修过程中的不懂、不会、难落实等问题。
抓隐患排查。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原则,泰安市防指组织各级各部门按照“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要求,对全市617座水库、482条河流、13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65个山洪灾害危险村以及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多轮次、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采取人防、技防和工程防御相结合的措施认真落实整改,并建立有效的隐患整改跟踪和督查制度,确保隐患整改及时、有效。
抓人员转移。暴雨预警发布后,根据情况提前识别风险隐患、提前做好应急“叫应”、提前预置救援力量,提前做好转后管理,按照到村到户到人的包保责任制,提前转移危险区域内的群众。严格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抓队伍物资。队伍方面,加强以专业队伍为主,社会救援为辅的防汛抢险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市级依托泰建集团成立泰安市防汛专业应急救援队,配备大流量排水泵站、水陆两栖长臂挖掘机等。各县市区、乡镇根据防汛实际情况统筹消防、机关干部、志愿者队伍等成立防汛专业队伍,目前全市各级共有174支、11000余人的防汛队伍,基本满足防汛救援需要。物资方面,汛期及时完成物资补充,同时按照政府储备、企业代储等多元互补的方式不断优化物资储备,切实保障防大汛、抢大险需要。目前,全市87个仓库共储备648类、151万件、价值9000余万元物资并全部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跨区域集中调配,极大提高了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各环节流转的效率,为防汛抗洪工作提供更好的物资保障。
抓应急准备。汛前,对全市水库、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转移避险村庄、低洼易涝区、地下空间等防汛重点进行摸底排查,逐一建立工作台账,为关键时刻防汛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强降雨期间,逐一落实队伍和防汛仓库的值班备勤,确保做到问令而动、保障到位;同时,与驻地部队做好应急救援衔接工作,完善区域抢险救援军地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