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上九山古村落。(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张晋文 报道)
“甜!”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上九山,满学良掬一捧山泉水,埋下头喝了一大口。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满学良守着上九山过了大半辈子,如今才算咂摸出山是啥“味道”。
2013年,邹城市引入文旅企业对上九山古村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古村落生态资源发展旅游,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从肩挑背扛往山上运吃运喝,到天南海北“赊鸡卖鸡”谋生计,再到如今守着大山不用挪窝就能年入十来万元,在老满记忆中,自打山变绿了、游客来了,日子才慢慢滋润起来。
石头窝里种活树
上九山古村位于上九山上,上九山坐落于呈环形分布的九座山头的西北方向。过去的上九山像是挡在村民致富路上的巨大屏障。“九山庄九山庄,十年就有九年荒。豆子不结角,芋头不长秧。遇到大旱年,连水也喝不上……”过时的顺口溜,老满张口就来。
他记忆中,光秃秃的上九山上全是石头,没水没土根本种不活树。村里的房子全部建在半山腰,吃水要沿着陡峭的羊肠小道从山下往山上挑,山脚下种的庄稼更是得靠天眷顾,经常种两季收一季。
为了生计,村里兴起了孵化鸡鸭的产业。村民每年春天孵出鸡鸭,天南海北走街串巷,先把小鸡、小鸭赊给农户,等到秋天鸡鸭长成下蛋,再去挨家挨户收钱。满学良回忆:“我从18岁就跟着大人赊鸡卖鸡,乘火车、坐轮渡,最远跑到东北三省,挣口吃的太不易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村民们开始陆续搬下大山,山上的老房子闲置了下来。
“这就是一幅画呀!”2013年,夏安全作为开发商被当地请到上九山下,看到建在半山腰上、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子时,瞬间心动了。他和合伙人成立了山东上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山地承包等方式,与村集体合作对上九山进行整山、造林、修田、治水、筑路等保护性开发,盘活废弃村庄。
树,是一座山的生命。为了在石头窝里种活树,他们在山坡上砌出一个个鱼鳞坑,又架上200米的管道,将在山下拌好的泥浆抽上山,挨个灌进鱼鳞坑。就这样,成千上万棵树在附近山头上扎下了根,绿化率超过了70%。“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满学良说,种上树没几年,山上就出现了泉眼。
村里老人当“设计师”
“光有自然生态不够,还要赋予生态以‘灵魂’。”在夏安全眼里,唤醒沉睡的石头村,文化和生态缺一不可。上山不久,他把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请到村委会当“设计师”,让大家每人讲一个关于老村落的故事,共收集整理了26个“上九山的传说”。然后,将传说故事对号入座到老院子里进行保护性修复,赋予其文化内涵。
“我们一直在寻找古村落的原貌,遵循的原则就是‘修旧如旧’。”漫步在石板路上,夏安全边走边讲。当初,有人建议把村内道路修成水泥路,被他当即否定,因为水泥路会影响植被生长。按照老村原貌铺设石板路需要补充大量石头,他们四处走街串巷收来4000多吨被磨出光泽的老石板。同时,还收集来400多万片老瓦片,用于修复老房子的屋顶。老院落里栽植的不是名贵树木,而是石榴、枣树、柿子等普通的北方庭院树木。古村落的开发不仅没有破坏一草一木,反而将山上的楷树、皂角树等古树木一一找到,重点保护了起来。
本着“保护为主、综合开发”的原则,企业修复了村内石阶道路,清理了水渠坑塘,完成288套古村院落保护修缮,打造了郑家胡同、肖家胡同、中心水街等项目,恢复了原有的进士院、酒道馆、茶坊等特色院落,再现古村生产生活场景。
尽管山雨时停时作,古村落里仍有游客陆续到访。“生态优美、空气清新,还能体验驴拉磨、摊煎饼、大碗茶等项目,这里勾起了儿时的记忆,也让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学到了农耕文化。”来自枣庄市的陈先生带着家人,第二次来到“记忆中的古村落”。
2015年正式营业后,上九山古村落很快就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一时间,众多游客涌入了偏僻的山窝窝。
百姓吃上旅游饭
“刚从山上采来的地蕨皮,鲜的20元一斤、干的20元一两,一小把就能炒出一大盘,好吃营养原生态……”一场阵雨过后,上九山古村落里游客必经路线旁,满学良边挑摘杂质,边向游客推荐新鲜的山货,一支烟的工夫,入账近百元。
“人一来,山上的桑叶、山枣、核桃、花椒、蝈蝈等都成了旅游产品,当地老百姓不稀罕,在从城里来的游客眼里却很新鲜。”满学良的儿媳李霞说,她是村里第一个到景区做生意的村民,从卖瓶装水到现在的各种小商品、文创产品、本地山货,在公婆的帮衬下,她的小摊越摆越大。他们一大家子的4亩多地全部流转出去了,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门口一边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一边照顾生意,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受益,让当地群众参与进来,本身也是原生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夏安全介绍。景区安排有手艺、有专长的农户回老村生活,量身定制工作岗位。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在家门口从事餐饮、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作。一时间,开农家乐的、办民宿的、开小商铺的、在景区打工的,还有在山下开茶园、猕猴桃园的……全村有200多人像老满家这样,跟着古村落吃上了“旅游饭”。
凉风习习、古村悠悠,洁净的石板上闲坐片刻,一杯清茶入口,丝丝甘甜沁人心脾。“接的是咱上九的山泉水,泡的是山上的野生桑叶,原生态不掺假。”老满提起茶壶笑呵呵地说,比这山泉更甜的是咱老百姓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