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文化旅游营销响起“两河明珠”新联唱-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09/24 15:29:39
来源:山东省文旅厅

山东聊城:文化旅游营销响起“两河明珠”新联唱

字体:

  在山东省,聊城市是黄河、大运河交汇城市,被誉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区位优势明显、文旅资源丰富。近年来,聊城市抢抓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机遇,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名城。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让聊城市近年来成为广受业内专家看好的“旅游新秀城市”。围绕解读黄河、大运河文化密码,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统筹谋划,高站位部署新时代的文化旅游营销工作。而在聊城市委、市政府层面,对文化旅游的重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加强统筹谋划,构建全域发展新布局。聊城当地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产业转型、城市提升的重要抓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活力。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班、“文旅兴市”工作专班,构建高位推进、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强化资源整合。谋划重组市文旅集团,整合优质文旅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管理、运营,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强化全域规划。坚持串珠成链、连片发展,打造以中华水上古城为核心,黄河、大运河文化旅游带联动,城乡、片区、产品、线路相互连通的全域旅游格局。

  深挖遗产价值,促进两河文化焕发新光彩。聊城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境内有400多处市级以上文物古迹、近千项非遗项目。坚持保护优先,加强非遗系统性整体保护,建成非遗工坊91家,东昌葫芦雕刻、临清贡砖等35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年产值38亿元。坚持以文塑旅,挖掘两河文化内涵,精心打造非遗、红色、研学等7大主题20条精品旅游线路,链接沿线文物古迹、森林湿地、产业片区,加快构建两河文化旅游廊道。坚持项目引领,立足特色地域文化,围绕文旅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实施一批临清中州古城、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加快业态提升,培塑产业发展新动能。聊城积极适应新形势、新需求,进一步拓展文旅产业发展路径。着力丰富文旅供给,打造朱雀街、米市街等一批特色美食消费及休闲街区,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和消费增长点。推进古城业态活化,引入城市书房、主题民宿、微型博物馆等各类业态140余家。大力发展夜游消费,中华水上古城、临清宛园、莘县燕塔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着力抓好产业融合,树牢“文旅+”“+文旅”理念,建成研学基地100余处、乡村旅游示范点31处,阿胶世界、景阳冈酒等3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打造灵芝、桑黄、阿胶“聊城新三宝”品牌,构建特色康养文化产品体系。着力创新文旅产品,积极发展微度假休闲旅游,建成露营地13处;围绕“黄(河)金(堤河)休闲廊道”,开发自驾游、骑行游、徒步游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创新传播方式,写好水城故事新篇章。深化拓展文旅营销新路径,多措并举打响城市品牌。增强活动承载力,聊城成为全国大学生龙舟大赛、国际象棋大赛等国家级赛事长期举办地,累计承办大运河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等10余项省级以上文旅活动;开展“黄河大集”“山东人游山东”等活动,形成广泛传播热潮。提高品牌影响力,构建“两河之约”文旅品牌、“我家门前有条河”推广品牌、“山东手造·聊城有礼”特色商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扩大媒体传播力,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同步发力。(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