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加快绿色变革 “碳”寻发展新动能-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09/25 14:42:40
来源:烟台市委宣传部

山东烟台:加快绿色变革 “碳”寻发展新动能

字体:

  2023年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烟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目标的冲刺之年。笔者走访了烟台相关企业和部门,一窥其如何先行先试、聚力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洋牧场转型升级有“密码”

  烟台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71公里,拥有全国1/8的国家级海洋牧场,是全国重点渔区和优势水产品主产区。2022年,烟台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300亿元,占GDP比重近1/4。

  在距离烟台莱山区渔人码头2公里的海域,“耕海1号”现代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宛如一串项链镶嵌在海上。作为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它也是装备型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山东标准”试点项目。

  山东省海洋集团耕海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靳海峰介绍说,建设综合体没有经验可借鉴,集团坚持创新驱动,致力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样本。“‘耕海1号’自诞生就带着绿色低碳的‘基因’,从设计、建设到智能系统配置等,每一步都形成标准,我们希望以后在全国各地能诞生耕海2号、3号……”

  “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至2022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对建设海洋牧场作出安排部署,并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全市海洋牧场建设已形成4条海洋牧场发展带、20个海洋牧场群的空间布局。截至目前,烟台已建成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24座、海洋牧场平台18座。

  同时,烟台大力推动海洋牧场绿色发展,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在海洋牧场区构建和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避敌场所,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有效维护了水生生物种群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清洁能源产业创造“六个第一”

  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不仅给烟台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势头强劲的海洋经济,也为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保障。

  在山东海洋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海阳场站陆上集控中心,笔者看到两个超大LED屏实时显示着南V场址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和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的运行,26个电脑屏则对海缆、风机等进行专项监测。

  该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张鸿兴介绍说,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是山东省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于2021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2022年5月,南V场址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安装71台风力发电机组;2022年12月,该项目历时206天实现全容量并网,开创了海上风电项目“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排产、当年并网”的历史纪录。

  笔者从烟台市发改委了解到,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烟台着力构建“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在全国及山东省创造了“六个第一”: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和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实验项目,形成山东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2022年,烟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101万千瓦,占烟台总装机容量的52.7%,居山东省首位。”烟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清洁能源的“桥头堡”,烟台将持续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创建国家级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

  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8%,增幅山东省第一;与此对比,烟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3%,降幅山东省第一。一升一降,是过去5年烟台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全面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等交出的优秀答卷。(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