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操板,一手击鼓……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剧场,主唱王合义在轻拨重击间,用醇厚的郓城方言演绎了山东坠子《水浒英雄》中的《拳打镇关西》选段,引来满堂彩。“就是热爱,唱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只要换上这身行头就立马精神了。”今年73岁的王合义笑着说。
作为当地著名的农民艺人,同时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郓城坠子书传承人,王合义把山东坠子唱出了“国门”。“法国巴黎都去唱过,但最喜欢的还是书场和广场,就想唱给群众听。”王合义说。
在郓州博物馆的郓州梨园舞台上,坠子、花鼓、快书正轮番上演。“我最喜欢山东花鼓,通俗易懂,像今天的《黄河滩相亲》就非常有意思。”前来看戏的市民王凤芝看完花鼓表演后赞不绝口。
在郓城县曲艺博物馆,擂琴、琴杆、坠胡、扬琴书鼓、简板等古乐器在展区内一一陈列。每件乐器下,都详细地标注着它的“身家”故事。
“这是菏泽市首个曲艺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明清时期以来曲艺类古乐器180余件,截至目前,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次。”郓城县文联主席许兰豪说。
作为闻名全国的武术之乡、戏曲之乡、古筝之乡和中国曲艺之乡,郓城县素有“书山曲海、琴筝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郓城县创新曲艺宣讲和志愿服务形式,在传承与发展中持续擦亮“中国曲艺之乡”名片,让曲艺文化扎根百姓生活。
临近傍晚,恰逢陈坡乡希望学校的艺体课时间,一群平均年龄12岁的学生正在进行山东琴书《长征》选段的排练,稚嫩的唱腔格外动听。
郓城县聚焦“乡音传乡愁”,抓传承,突出“乡”字,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致力于用乡音唱乡情,用乡音寄乡愁。成立“文艺惠万家”文艺志愿服务团、“雁过留声”志愿服务队,走到各镇街、企业、学校进行展映、演出,在宣讲服务的同时撒播“种文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擦亮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
抓创新,求突破,让传统曲种焕发新艺术魅力。在原有成熟唱腔上赋予新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由郓城县文化馆自编自演的山东琴书《巨变》获得菏泽市第二届曲艺牡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