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东昌湖的中心坐落着一座面积1平方公里的水上古城,从空中俯瞰犹如水中四方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水上古城近年来“长”出10余座博物馆,既传承历史文化与非遗民俗,又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水上古城航拍图。东昌府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原为道署西街老粮库,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退休’的粮库成了博物馆,每个月都有上万名游客来参观。”东昌府区博物馆馆长于中胜说。
东昌府区博物馆占地4867平方米,馆藏文物4.3万件。由于粮库内部通透,适合博物馆展厅设计建设,2016年,经文保部门等共同努力,在未破坏粮库构造的前提下,将四排粮库变成四个展厅,免费对外开放。
“活起来”的文物会“说话”。馆内有一面约30平方米的瓷片墙,上面有上千片当地出土的碗、盘、壶、罐、杯残片,有青釉、黑釉、白釉等,颜色、花纹迥异。“我们用硅藻泥将无法修复的瓷片固定在墙上,赋予它们全新的艺术价值。”于中胜说。
东昌府区博物馆的瓷片墙。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摄
水上古城西北角,是一座“公办民助”的老照片博物馆,展示的清末至当代的500余幅照片诉说着聊城城乡风貌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照片由摄影爱好者、收藏家无偿提供,场地和运营由政府负责,这既解决了摄影爱好者缺作品展示空间的难题,又丰富了市民的文化体验。”老照片博物馆负责人、聊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林虎说。
一组2009年拍摄的照片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这是当年古城楼东大街的‘全景照片’,完整展示了沿街生活,成为不少学者研究城市变迁的一手资料。”林虎说。
水上古城始建于宋代,现有3个历史文化街区,光岳楼、海源阁等1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婚庆婚俗、契约文化、乡村记忆等一批“小而精”的博物馆相继在古城建成,让越来越多私家珍藏走向社会共享,推动当地文旅商业更新。
契约文化博物馆位于一处仿古院落中,展出宋代至民国的典当契、分家契、赔偿契等600件。该馆讲解员窦欣说:“来古城游玩的人,基本都会到博物馆里逛一逛。我们现在建成了VR全景展示平台,游客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云’逛馆。”
记者从山东省文旅厅获悉,山东已注册博物馆600多家,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类别多样、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山东特色的博物馆体系业已形成。(记者张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