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河道,农舍隐现;树木葱茏,聚散错落……如此恬淡清丽的画面,正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中勾勒出的离愁,也是无数人心中世外桃源的具象蓝本。
七百多年前,画卷定格着昔日济南的山水盛景及人景相融。七百多年后,当人们来到位于黄河北岸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沿着古人的足迹重展卷轴,有感于青山依旧水长流的同时,也在切实感受着今日鹊华日新月异的新图景。
“世外桃源”变成活力新区
漫步起步区,赵孟頫笔下的山水在历经时间检视后,愈发清新明丽。
从获批建立新区以来,起步区就将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了一切工作的优先位置,划定蓝绿空间占比不少于70%红线,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原则,系统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生态防护林保护提升行动,在系统构建全区绿色发展机制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日益形成。
做好生态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同时,起步区率先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从扎实推进城市副中心17条河道水系治理一期工程,到大寺河等骨干河道达到“好三类”水质标准;从规划开工50余个园林绿化类项目,到全区新增绿地面积133.5万平方米……短短两年时间,黄河生态风貌带已在起步区初具景观效果,成为黄河北岸新晋“网红”打卡地。
打通居民“出门见绿”的半小时生态圈,起步区用“城市即画轴,人在画中游”的生态画轴,留住了那抹淳朴悠远的乡愁。
“智慧大脑”让黄河焕发新生机
新区始建,开发建设永远是绕不开的重大命题,如何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不让生态画轴“缺块破角”?起步区有自己的答案。
今年年初,起步区召开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首次提出在黄河北岸打造与黄河南岸“城市商务区”(CBD)隔河相对的起步区“生态商务区”(EBD),南至鹊华水库边界,北至未来绿谷,东至京沪高速,西至济泺路北延,12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内,蓝图的描绘日渐清晰。
所谓生态商务区建设,并不是把CBD搬到绿水青山里,而是要立足生态环境自身特点,构建与自然环境相容的、功能齐全的产业空间,利用绿色低碳出行方式连接各功能区块,实现生态、生活、生产与大自然有机相融。其中“智慧黄河”的谋划应用,更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利用卫星遥感手段,结合气象、土壤墒情、水质等传感设备安装部署,以分钟级的时效性来精准感知黄河动态,为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防治等分析模型提供数据样本,实现快速及时的预报预警,为黄河智慧化监管提供可靠支持。拥有了“智慧大脑”的新黄河,焕发出非同以往的新生机。
同样“智慧感”十足的,还有起步区群众日常居住生活的街道社区。面对“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命题,起步区以智慧街道示范工程破题作解,以孙耿街道为试点,打造出城区街道一体化的指挥调度体系,同步辖区1.4万栋住宅5.2万人口信息,完成孙耿街道6个管区300余名网格员布局,实现特殊人群“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数据关联,将基层治理服务下沉至细枝末节。
“筑巢引凤”让四海英才落地生根
抚今追昔,凭栏而望,今天的起步区,再也不是古人难返的远方。
通达各处的交通网一寸一寸在脚下织就。全区累计开工市政道路150公里,黄河济泺路隧道、黄河凤凰大桥、黄河大道一期(青银高速南段)相继建成通车,G309、G104、原S101等道路完成衔接改造,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主桥也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提前实现主体合龙。
与基础设施网一起编织的,还有万千滚烫的梦想。推出外籍人才创业同权、“揭榜挂帅”引才、人才个税奖励等突破性举措,量身打造个性化支持政策,累计兑现500万元扶持资金,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起步区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五湖四海的英才,也成为了他们实现人生抱负最理想的“梦工厂”。
城绿交融,生态宜居;智慧赋能,生活便利;桥路织网,梦想筑城;白纸作画,肆意挥毫……每一个坚实的足印,都已幻化为炫彩多姿的笔墨。一眼千年,看尽的是文人诗画名迹,看不尽是鹊华今日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