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风萧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简家屯村的大棚内却温暖如春,艳红的火龙果和游学孩子们的笑脸相映成画,种植业的创新带动了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殷陈村广场,一场古风古韵的演出拉开首届“鲍风文化节”序幕,“齐贤鲍风”文化品牌的构建擦亮了乡风文明新底色。
鲍山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职能,打造“鲍熔”党员教育品牌,切实将党建“引领力”转化为乡村振兴“源动力”,多措并举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党建+“头雁”,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
街道与上级党校、高校、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联合开展“砺社学堂”“我来讲党课”等教学活动。
鲍山街道大力启用“领头雁”,围绕农村党建“五个聚焦”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头雁论坛”,为乡村振兴献出“金点子”,激发“头雁”带头人效应。街道深入到乡村一线挖掘“土专家”和“田秀才”,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澎湃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村企联动”,探索产业富民新路径
初冬时节,鲍山街道简家屯村的火龙果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碌地摘果、除草。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简家屯村的火龙果每年亩产能达到5000斤左右,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可安排1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同时通过乡村产业带动文旅融合,开展亲子研学乡村旅游,每年能吸引6万多人次消费。
产业兴,则乡村兴。鲍山街道打造了“鲍团兴农”乡村振兴联建共建品牌,推出了一批以简家屯村火龙果项目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对农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撑。截至目前,年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部清零。
挖掘文化根脉,激活乡村发展“源动力”
10月21日,鲍山脚下,殷陈村广场。首届“鲍风文化节”举行。旨在以史为鉴,以贤为镜,传承鲍山古风,弘扬中华美德,打造齐贤鲍风九德文明新名片。
如何挖掘传统文遗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鲍山街道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街道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留存乡村记忆,打造了梁王纸坊村民俗馆,编写了《消失的村落》《殷陈史志》等书籍。同时,街道试点打造了新时代志愿服务平台——殷陈合作社。
聚力环境整治,绘就生态惠民新画卷
初冬,天高云淡,登上鲍山,亭台楼宇、湖泊山色相映成趣,宛如水墨画作。
近年来,鲍山街道结合“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创建,制定了“泉汇田园·缘聚鲍北”的发展规划,打造登鲍山、望田园、赏泉乡的诗意画境,构建“一心融八景”的都市生态休闲新高地和极具吸引力的生态田园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