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1月14日电(朱津明)今年以来,山东省医保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为深入推进医保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山东省医保局会同各有关部门,统筹推进《山东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意见》等政策的落实。全省加快推进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截至今年9月底,门诊统筹药店覆盖率达43.8%。
青岛市发挥定点零售药店灵活、及时的市场优势,把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国谈药”供药保障范围,并享受与医疗机构同样的医保报销政策。目前,青岛市联网结算的“双通道”药店达到88家,覆盖了全部10个区市。
针对部分老百姓对医保政策掌握不全、对医保待遇了解不透、对医保事项办理不够清楚等现实问题,新泰市医保部门拍摄微电影《算好医保幸福账》,用老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宣传解读医保政策;“小高讲医保”节目15期,点击观看超过64万人次。
同时,山东省稳妥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常态化推进集中带量采购,积极开展省级集采、省际联采,479种药品、26类高值医用耗材分别平均降价50%以上和70%以上。在全国率先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牵头开展全国首批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采,平均分别降价29.5%、50.77%。
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山东积极推动医保服务扩面提标,全省大力推进参保扩面。截至9月底,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637.23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扩面任务。
烟台市医保局建立参保人门诊慢特病健康档案,通过建设中心端、医院端慢病管理系统,将门诊慢特病患者就医轨迹,包括慢特病患者住院、门诊等各保障类别购药结算数据纳入全流程管理,实现641万参保人管理服务“一人一档”。
临沂市郯城县确保就医实名制推进实效,自2022年5月实名制就医信息上线以来,全县423家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累计为参保居民提供服务超过400万人次,有效杜绝了医保基金“跑冒滴漏”,筑牢了基层就医基金安全防护墙。
同时,山东全面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完善异地就医结算跨区域业务协同管理工作机制,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90%以上。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持续扩大,住院、门诊、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分别达到4223家、8065家和4143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为推进医保服务规范化建设,山东积极推动医保服务下沉,建成基层医保工作站点3.5万家,培育基层“医保明白人”3.8万名,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保服务体系全覆盖。
烟台市医保局聚焦提升门诊慢特病管理服务质效,在数据管理、流程再造、智慧服务和强化监管上狠下功夫,打造贯通全链条的门诊慢特病管理服务“升级版”,实现了经办管理、服务保障“双提升”。
潍坊昌邑积极构建“1+10+N”的市镇村三级医保服务体系,定制业务流程清单,科学规范医保站点工作规程。全市累计建成医保服务站16处、服务点282处,覆盖10处镇街区,辐射688个行政村。形成了以昌邑市医保局为龙头,10处镇街区人社所(中心)和26处定点医院为基础,同步延伸到定点村卫生室、农商行村级代办点、保险公司网点的三级医保服务体系。
为持续巩固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山东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6类困难人员实行分类救助。前三季度,全省医疗救助对象累计就医413.31万人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累计支付81.64亿元。
在实现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山东省医保局今年联合财政厅指导12个市启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建设。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12万人,居全国第一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