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县:聚力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加码-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11/18 10:52:10
来源:莒县县委宣传部

山东莒县:聚力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加码

字体:

  “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今年来,莒县着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拓宽服务平台,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惠民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尽享丰硕文化成果,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文化滋养,营造出直抵内心的幸福感。

  看·传承之美

  文化展演“满堂红”

  “夜间休闲哪里去,到莒国古城听戏去!”相约到古城看剧听戏,是市民胡尊严最开心的事。铿锵的锣鼓、婉转的唱腔,台上表演惟妙惟肖、剧情跌宕起伏,台下的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不时掌声雷动、大声叫好。周姑戏是莒县重要的传统戏剧,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莒国古城的文化内涵,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在文昌阁广场开展了为期7天的戏曲大赛活动,经典小戏《喝面叶》《小姑贤》《西京》等剧目,婉转柔和的唱腔飘荡在夜幕下的莒国古城,受到现场观众和广大票友的热烈欢迎,其中,《喝面叶》曾在一九五六年全国戏曲大赛华东区获得优秀表演奖和优秀剧目奖,至今不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仍然能哼出“石榴开花红似火,大路上来了我陈世铎”的唱腔。

  “古城看戏”只是莒县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的小小缩影。今年以来,莒县通过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参与度,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主体,在全县成立了61支文化文艺小分队,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惠民机制,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多形态的文化体验活动18000余场次。其中,“二月二·龙抬头”全省舞龙大会暨日照市第五届非遗博览会、“高歌共进突破莒县”2023庆国庆大型合唱艺术节、伏羊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福寿文化节、青年音乐节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的举办,惠及群众近百万人,引发了热烈反响。

  融·振兴之韵

  文化互动“满园春”

  文化是一种双向的力量。“种”下去的力和“长”出来的力,相生相长。播撒出去的文化“种”进了城乡百姓的心田。数据为证——在今年里,5000余场次公益文艺演出、14417场公益放映,258余万册图书,300余场讲座和展览,在莒州大地“希望的田野”里扎下了根。在各方合力施肥、浇水和培育下,深埋于乡间土壤的文化种子逐渐发芽、抽穗、开花,群众积蓄已久的文化创造热情也被激活了: 利用公共文化场馆、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场所,“相约文房·丹青绘莒”系列周末公益讲座、“古城春晓”名师公益讲堂等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自发性公益文化互动如火如荼;以文艺展览推动作品创作,“文心铸魂”全国美术大家作品展、“翰墨文心”莒县六老馆藏书画作品展、“莒人写莒”征文大赛等活动热火朝天;广场舞大赛,农事活动展示、文艺汇演、舞龙表演、趣味丰收展示等等系列活动,激发出文化内在活力,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各项活动的主角……“眼”向基层,“面”朝群众,在我县文化惠民的道路上,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老百姓始终在参与着、体验着、幸福着。

  育·工匠之魂

  文化人才“满庭芳”

  “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近年来,莒县积极探索推进文化“原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180个非遗项目、15个非遗工坊、70个代表性传承人如毛细血管般连接起莒文化强壮有力的文化根脉。

  莒县始终把增强非遗文化影响力、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非遗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组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研学交流活动。联系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莒县传拓等项目,在莒国古城非遗传承基地与中小学交流研学活动。逐步增加传统技艺进校园、进古城开展演讲、非遗类展示等活动比例。连续举办五届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通过博览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交流与宣传,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让传统非遗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惠民,给幸福加码。如今,行走在莒县城乡大地,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携手加快推进“文化振兴”。(胡晓燕)(完)

【纠错】 【责任编辑:夏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