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临沂市兰山区出现了专门为货车配载货物的新业态,物流产业在改革大潮中萌芽。如今,临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物流之都”,中国东部南北大通道中心枢纽、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核心区域,3000多条物流线路通达全国,物流成本比其他城市低20-30%。
成就“物流之都”美名,除凭借市场体量优势外,苦练内功、建立理论学习机制也是重要因素。大件物流如何实现“机器换人”?物流大数据管理平台该如何建立?一连串课题需要具有前瞻性发展理念的干部队伍和具备更高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支撑。
随着物流规模壮大和业态升级,智慧物流、智慧云仓、现代供应链等名词不断出新,当地领导干部和物流创业者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形成超前思维,并建立专业人才库。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理念、新知识,是“物流之都”临沂不断进化、向现代物流迈进的不竭内力。
兰山区创新理论中心组学习机制,实施研讨交流生动学、用好平台深入学、深入基层调研学、请进走出结合学“四学法”,全面提升学习实效,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前沿课堂”是兰山区理论中心组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平台。理论中心组成员立足兰山区实际,结合分管领域,聚焦项目建设、民生实事、产业发展等关键节点,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把课堂搬到基层,建立“区委理论中心组调研课题库”,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做强商贸物流产业推动兰山高质量发展》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顺和商贸物流研究院是兰山区组织干部进行理论学习、面向群众进行理论宣讲的前沿阵地。该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北京交通大学合作,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发商贸物流的快进快出、非标货物的智能识别与快拼快装快卸、货物的全程可视化跟踪、仓配运一体化与应急物流调度系统、无人机配送等国内物流科学应用研究。
在人才培育上,兰山区建立了柔性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将高层次物流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纳入招才引智政策支持体系,组织开展物流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力争实现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持证占比超过60%。对商城范围内年培训物流人才1000人、2000人、3000人以上的培训机构分别给予奖补。将现代物流业列为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设置公路零担专线课程体系,鼓励企业设立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定期举办现代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并进行赛事补助。
位于临沂市兰山区的顺和国际物流园内,党员活动室、职工书屋、驾驶员驿站融为一体,将宣讲、阅读、健身等功能有机串连,为物流从业人员休闲和学习提供了舒适的软硬件环境。在兰山区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内,有一个名为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理论学习和宣讲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固定项目,有计划组织开展。
理论融入实践,兰山区把现代物流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推进国际陆港、临沂商谷、产业基地、滨水宜居4大片区建设,布局铁路物流枢纽、公路物流枢纽和快递分拨中心3大板块,全面承接老城区物流企业西迁,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能级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实现临沂从“物流之都”到“现代物流之都”的新跨越。
作为物流西迁升级的承载地,国际陆港片区已落地中通鲁南(总部)物流、圆通智创园、兰山财金智慧云仓等24个物流仓储项目,总投资210亿元。年内将完成32处传统物流园区、1888家物流企业搬迁入驻,一座崭新的现代物流城正在崛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