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起步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从城市基础建设开始-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11/28 21:05:28
来源:济南起步区融媒体中心

济南起步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从城市基础建设开始

字体:

近日,随着济太路贯通通车,一条崭新的城市主干道亮相起步区北部,成为济南起步区又一条交通大动脉与亮丽风景带。然而,除肉眼可见的宽敞整洁外,在济太路路面以下,一条集合新技术、新动能的科技创新带也在“悄无声息”地发挥作用。

道路“长出”智慧触角

管理养护更精准高效

“光纤信号正常!”“路测激光雷达信号已接入!”……11月24日一早,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智慧交通系的学生便来到济太路,对该道路智能感知系统进行调试。随着各项数据接入,济太路过往车辆乃至行人走动的信息全然展现在处理设备上。

济太路作为横跨东西的城市主干道,是连接东吕高速、京沪高速与G104国道,串联太平街道、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基地、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的交通大动脉,具有道路形式多、重载交通多、行人穿插多、车辆种类多、规范通行少等“四多一少”的交通特点。为此,针对道路交通特点,起步区建设管理部与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为济太路“量身定制”了专项的技术提升方案。

“济太路将成为山东省第一条联合使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土压力自动监测系统、路侧激光雷达智能感知系统的道路。”从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智慧交通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清的介绍中不难看出,此次专项提升成果颇丰。吴建清介绍,济太路全线铺设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同时地下每隔500米安装土压力计、沉降监测计,在道路东段还有路侧激光雷达。

具体来看,通过在道路结构中埋设分布式光纤光缆,感知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形式,智能识别运动车辆在车道中的位置、车速等信息,从而实现交通流智能感知与识别、交通冲突预警与快速响应。

除了感知车辆行驶对路面造成的规律性振动响应外,分布式光纤传感系也可精确监测交通冲突、车辆故障、异物入侵以及抛洒物等危险事件所造成的异常振动响应。这意味着,这条智慧的济太路同样能够及时感知路面上掉落的石块、货物等抛洒物,时刻保持交通畅通,降低交通安全隐患,提高通行效率。

此外,路侧激光雷达智能感知系统将进一步擦亮济太路智慧的“眼睛”。起步区联合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把用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上的激光雷达搬到济太路上来。该系统在进一步强化对交通流智能感知与识别、交通冲突预警与快速响应的同时,也为未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做准备。

“由于无法看到路面以下的情况,过去道路维修管养往往需要通过打孔、开挖等方式进行维修检测,难以准确知道什么时候该修、哪里该修。”吴建清说,通过在道路结构关键部位中埋设土压力计、沉降监测计、分布式光纤等结构感知设备,能够适时掌握道路结构在自重、车辆、环境等荷载作用下,其结构内部健康状态的变化和潜在病害分布,满足道路生命周期内的结构性能状态透彻感知和科学智慧养护需求。

内外力聚合推动创新

新城新建从基础抓起

在济太路两侧记者见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状态透彻感知与动态映射技术示范路段”标识排已经悬挂在灯杆上。据悉,济太路在作为起步区推进“新基建”落地的标志性工程外,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示范路段。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状态透彻感知与动态映射技术》(2022YFB2602102),由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智慧交通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清教授主持。吴建清介绍说:“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三期工程济太路项目是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点实验路段,将重点开展有效利用智能感知系统实现交通异常检测、结构风险辨识,实现长距离复杂路况下交通行驶安全和道路智能管养的技术创新。”

起步区着力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安全性,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目标,并提出建设绿色低碳新城、数字智慧新城等“6个城市”目标。

近年来,起步区建设管理部持续推进创新性规划、建设、运营,坚持从夯实城市基础之初推进城市发展方式创新。

“济太路工程建设伊始,建设管理部便积极引入外在动力,与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开展多项论证研究,借助山东大学优质的科研实力,提高了道路养护管理的科学性。”起步区建设管理部部长郑兆宇介绍,建设管理部紧密围绕“科技创新”的目标,做好争先创优文章,通过“引进外在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全区在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品质,面向“未来市政”开展前瞻性研究。

“利用BIM技术、细砂层基坑电缆隧道一次成型施工、市政道路大体积箱梁连续桥梁施工等技术,实现了济太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移交。”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际标准地三期一标(济太路)项目经理叶茂介绍。

“通过BIM技术可视化优势,有效避免施工和采购等阶段的冲突,保障了施工作业高效完成,实现高水平优化,确保作业的质量。”中铁十局国际标准地三期二标(济太路)项目经理刘培信如是说。

作为起步区建设过程中参与项目众多的两大施工单位,主动向起步区高水准建设靠拢,配合建设管理部,将创新技术应用到起步区建设当中。

与此同时,起步区建设管理部组建起郑兆宇创新工作室,加快推进创新性项目建设、推动创新性技术应用。在济太路建设过程中,建设管理部联合太平街道办事处,以郑兆宇创新工作室为枢纽,组织先投集团及参建单位,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性提出“1111”工作法,打通项目建设各环节,建设全要素全流程的沟通协调机制。济太路项目由原来360天的计划工期缩短至300天完工。

当前,随着起步区发展建设迈入“成形起势”关键阶段,一大批“未来市政”项目正逐步激发新城发展活力。正在进行首次展览的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之下,黄河大道一期从地下穿片区而过,为片区发展保留了完整的城市空间;在萃清路等路段,地下综合管廊将给水、中水、热力、通信等多类管线纳入其中,有效消除城市上空“蜘蛛网”、避免“马路拉链效应”,成为支撑起步区发展的地下绿色“大动脉”……

以济太路为范本的道路智能感知与风险监测体系实现了起步区交通基础设施运养状态的透彻感知与精准映射,下一步起步区将持续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面向未来智能化、智慧化前进,加快构建未来希望之城。(完)

【纠错】 【责任编辑:夏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