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山东省菏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牡丹区专场。本次发布会介绍了牡丹区有关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服务机制、完善法治保障,持续建设优质高效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情况,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牡丹区始终秉持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大厅事项“一站通办”、线上事项“一网通办”,进一步完善企业“包保”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建出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
报请市、区编委批准,将“牡丹区区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更名为“牡丹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原“牡丹区区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牡丹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整合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统一实施,人员力量和工作效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提升。实行项目包保责任制,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推进策略的项目包保责任制和项目秘书制,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牡丹区以改革提效能,全力拓展“窗口前移”范围,对全区883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编制办事指南657项。有序推进高质量“一网通办”,根据“一件事·一链办”的网办模块,推进“双全双百”服务专区,完善政务服务事项高质量“一网通办”,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设立“有求必应”服务专区,通过领导服务协调办、主动服务帮代办、重点项目跟踪办、绿色通道极简办、疑难问题兜底办的“5办”工作举措,将“局长服务”“跨域通办”、全程帮办整合在一起。倡导一线工作法,鼓励科局班子成员进企业、进基层,“面对面”为企业群众服务,现场协调解决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今年以来,已免费为企业提供帮办和代办服务3000余次,为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20多次。
进一步优化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牡丹区创建“商事登记服务平台”,发布近百项关于企业登记设立、变更的操作流程和模板材料,使登记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率先推出营业执照智能审批系统,由市场主体对登记事项进行自主申报,通过智能审批系统进行审批,结合自助终端实现营业执照“即办即领”。今年前10个月,“智能化”审批核准企业5000余家。
建立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机制,优化“一窗通”系统,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零成本、1天内办结。同时,积极配合市商务局列出重点外贸企业,在物流、用能、金融、通关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对全区年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下投保出口的信用保险小微企业,实行“零保费”政策;并充分利用省出口信用保险资金,对全区年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进行资金补贴。
构建生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牡丹区深入实施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行动,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积极开展助企纾困工作,联合菏泽农商银行等金融部门,积极对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把创业担保贷款和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送上门,帮助企业和个体创业者解决“融资”困难。
督促各项目工地完善“实名制管理、签署劳动合同、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按照项目应纳尽纳、人员应上尽上、工资应发尽发的要求,督导各项目纳入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目前全区已有101个项目纳入了监管平台。
牡丹区把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行信用修复机制,对已经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开具信用修复证明助其“信用重生”,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有序经营。完善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完善网上预约阅卷及电子阅卷服务,扩展12368热线服务,切实解决异地查档难问题,实现诉讼服务一网通办。便民诉讼服务“一次办”,推行立案免交生效证明,申请人申请执行时无需再提供裁判文书生效证明,可一次性办完执行申请事项。
开展“菏法护航”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先后组织人员到尧舜牡丹、龙池牡丹、浩森牡丹、沙土食品、佳美食品等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司法需求;并在牡丹产业园区设立法律护航工作站,面对面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牡丹区牢固树立“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实施“免打扰”监管等系列改革举措。并结合纪委监委“清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督导机制,全面打造出法治化、便利化的优质营商环境,加速推进牡丹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