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相关工作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青岛于2019年12月全面建立林长制,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除市级层面外,各区(市)、镇(街)、村(社区)均建立了相应的林长制组织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林长5704名,设立林长制公示牌851个。
林长制的走深走实关键在“制”。青岛市林长制办公室今年3月印发了修订后的《青岛市林长制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内容涵盖林长制实施运行、国土绿化、资源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监管、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基础项指标、加分项指标以及减分项指标。同时,联合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青岛市护林员和防灭火巡查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联合市检察院建立了“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
今年,青岛市首次印发了《青岛市2022年森林资源与园林绿化状况白皮书》,让各级林长明确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精准履职。印发了《关于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森林植被恢复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有效防范森林湿地资源非法流失。启用了智能遥感解译系统,及时发现和查处破坏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民间林长工作探索,制定了优秀民间林长奖励激励办法,各区(市)共发展民间林长253名,志愿林长20名。
通过持续增绿,青岛生态品质不断提升。《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2021-2035年)》已印发实施,为公园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太平山中央公园7.9公里绿道和浮山森林公园13.5公里绿道全面贯通并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今年,青岛市继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2131”项目,建设山头公园6个,综合公园(社区公园)19个,口袋公园83个,绿道100.4公里,林荫廊道完工51条,立体绿化完工125处。继续推进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疏林地造林工程,目前已完成7600亩并实现了“落地上图”。
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少海国家湿地公园、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地9处,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生态良好的休闲、观光、旅游资源。通过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11处。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建立省级种质资源库2个。成立了青岛自然教育联盟,新建自然教育基地10个,开展自然教育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