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鱼喽!”近日,山东省武城县鲁权屯镇代官屯村的17个鱼塘丰收,围观的客商蜂拥收购,村民的脸上挂满了喜悦。
这些像“聚宝盆”一样的鱼塘,几年前却是一片废弃坑塘,垃圾遍地,杂草丛生。为充分开发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代官屯村对废弃坑塘进行重新规划整理,彻底清除坑内垃圾和淤泥,投资110余万元修筑护坡2万余平方米,硬化主干道1090米,新增水、电等基础设施,使废弃坑塘焕然一新。
修缮升级只是第一步,管好、用好才是关键。代官屯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多次外出考察取经,最终决定大力发展渔业养殖项目。鲁权屯镇是沿运河乡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代官屯村的鱼儿可以喝着运河水长大,而混养模式无需喂养饲料,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养出的淡水鱼品质高,很受市场青睐。
借助财政资金支持,代官屯村先后在6亩水面养殖加州鲈鱼3万尾,在20亩水面养殖黑鱼4000尾,260亩水面养殖花白鲢1.3万尾。同时,该村积极对接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邀请专家每月到村指导工作,为渔业养殖项目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代官屯村结合“百企结百村”行动,与武城县粤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依靠坑塘水面优势,引入光伏发电项目,进一步探索发展水上能发电、水下能养鱼的“渔光互补”绿色渔业生产模式,仅租赁费村集体便增收29.6万元。
无独有偶,在武城县郝王庄镇草一村“渔光互补”项目现场,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地架设在池塘上,池塘内则养殖有小龙虾等,黑色的发电板和纯净的水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图景。
武城县水面资源丰富,常年有水池塘872个,总面积超过1万亩,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武城县利用坑塘资源引进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渔光互补”项目,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昔日的坑塘经过深挖、净水等工程,坑塘周围再进行绿化提升、铺设林荫小道,整个环境焕然一新。利用光伏水面用于鱼、虾养殖,实现“一种资源、两个产业”集约发展模式,累计盘活闲置坑塘1000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李淑冉 李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