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奋力开创“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新局面-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1/19 17:06:43
来源:大众日报

枣庄:奋力开创“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新局面

字体:

  冬日暖阳洒满鲁南大地,运河之畔发展热潮涌动。“枣庄作为资源工矿型城市,工业是求变图强的坚实底气,转型是重塑辉煌的必由之路。在‘五个一’发展思路中,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总体目标居于首要位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枣庄实践明确了战略定位。”1月13日上午,山东省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在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说。

  刚刚过去的2023年,枣庄市紧盯“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目标,集中精力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突破园区、育强企业,推动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进中提速、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1—11月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1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5位,其中8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3位,GDP增幅连续7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先后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展现了老工业基地创新转型的强劲势头,焕发出资源型城市蝶变振兴的蓬勃生机。

  1月9日-1月13日,枣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依次召开。在这五天里,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饱含热情与期待,共话民生、共谋发展。

  年初,政协委员安广池忙着在市中、薛城、山亭和滕州等地调研,发现很多地方适合发展石榴产业。会议期间,他和市政协农业界别的委员们一起研究数据、资料,共同打磨形成了三个提案,目的是争取政策,进一步做强枣庄的石榴产业,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干什么就吆喝什么。来自农业部门的安广池近期和农技专家多次到四川、江苏、安徽等地的石榴种植大县考察、学习,并对全市的石榴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基本摸清了全市石榴种植家底。这些年,为了让枣庄乡亲们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安广池在农技推广上投入了很大精力。

  同样关注石榴的还有枣庄市人大代表,峄城区石榴研究院技术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罗华。“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平台,继续加大国内外石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夯实种源基础。全力争取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综合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落地建设,提升硬件实力。”这几年,罗华在持续推进石榴太空诱变育种、辐射育种、杂交育种、实生选种研究进程。

  前不久召开的枣庄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研究提出锚定“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一个总体目标”,抓牢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一条工作主线”,建立重点事项帮包服务、差异化考核监测、实绩晾晒警示“一套落实机制”,创优产业环境、营商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政治环境“一组发展环境”,保持以领先争先率先意识推动单项工作争一流、整体工作上水平“一种奋进状态”的“五个一”发展思路。

  发展思路确定,剩下的唯有奋斗。“薛城产业基础较好,工业门类相对齐全,既要培育新动能,也要改造旧动能,加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力争新动能接力领跑,旧动能焕发生机。”薛城区委书记巴海峰对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落地见效充满信心。

  高端化工产业是薛城区的“压舱石”产业,产值几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巴海峰说,下一步将聚焦“下游精细化、产品高端化、应用协同化”,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今年继续发挥“链主”潍焦薛能的龙头带动作用,年内建成总投资5.6亿元的苯酐增塑剂项目,下半年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丁辛醇及苯胺项目,力争2026年达到300亿元规模,实现倍增发展。

  作为枣庄化工新材料链主企业,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泓”)未来两年将在枣庄投资125亿元建设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系列项目。联泓董事长兼总裁郑月明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醋酸乙烯项目将于近期投产,EVA光伏胶膜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今年全面开工建设,将于2025年下半年全部建成投产。他建议进一步提升全市光伏装机量;进一步提升全市绿氢资源供给能力;进一步深化新能源与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外省市绿电、绿氢入枣规模。

  “现在的枣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大有可为。只要想来,这里就有舞台;只要愿来,就定能如愿。”近期,一封《致枣庄籍高校学子的一封信》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眼下,枣庄正锚定“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目标,大力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就业创业机会充分涌现,人才承载力空前提升,“榴枣归乡”工程,旨在进一步“聚人口、增人力、引人才,提人气”,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强力支撑“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目标。枣庄市政协青联界别委员刘峰说,今后要发挥青联界别优势,宣传好“榴枣归乡”工程,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大力扶持青年创业就业,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积极倾听青年心声,反映青年诉求,回应青年关切,为他们多想办法、多找出路,多方推动,实实在在为青年就业创业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因地制宜选对路子,更要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可以说,“五个一”的发展思路系统回答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作“往哪干、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的问题,为推动转型崛起、跨越赶超提供了战略引领和战术支撑。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