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晨鸣纸业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3年盈利录得亏损。尽管,较上年同比下降,但从整体趋势看,晨鸣纸业盈利能力正在逐步修复。
在分析业绩不及上年同期的原因时,晨鸣纸业表示:一是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叠加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湛江晨鸣受浆渣外售单位事故影响,产能利用率降低,机制纸的产销量同比下降,影响了效益发挥;二是受下游需求偏弱以及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影响,机制纸的价格特别是白卡纸价格同比大幅下滑,而木片、原煤、化工等原材料价格仍高位运行,严重挤压了公司盈利空间,对公司效益影响较大。对于行业的好消息是,由于上游木浆供给进入扩张周期,造纸企业成本压力有望缓解。
晨鸣纸业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下游需求将逐步回暖,造纸行业短期的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缓解,行业景气度有望得到有效修复。同时,公司将积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出口、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以及处置非主业资产等措施提质增效,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恢复。
围绕外部环境的变化,造纸头部企业也在不断调整。晨鸣纸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通过剥离和压缩非主营业务、淘汰落后产能、开拓海外市场等措施来适应市场环境。短期看,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受到制约,但长期看,公司的浆纸一体化布局不变,成本优势仍存。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们相信头部企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公开信息显示,近十年,晨鸣纸业陆续出售、关停了赤壁晨鸣、延边晨鸣、齐河晨鸣、富裕晨鸣及海拉尔晨鸣等企业,改造了3条新闻纸生产线,淘汰了6条废纸脱墨浆生产线。海鸣矿业、金信期货等非主营业务也完成剥离。曾备受关注的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已由2018年初的约330亿元压缩至2023年6月底的50多亿元。
另外,“以纸代塑”和“双碳”政策为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方面,“以纸代塑”创造了市场潜在需求。塑料制品主要用于产品包装领域,随着“限塑令”实施力度持续加大,市场加快寻求优质材料替代塑料包装,纸制品具备安全、环保特性,是塑料的最佳替代材料之一,“以纸代塑”趋势下,纸制品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另一方面,“双碳”政策密集落地,为头部纸企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型造纸企业通过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链优势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绿色、创新带动盈利能力可持续增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