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康复治疗师正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认知训练。
一声声的“叔叔阿姨好”,一颗颗稚嫩小手比出的小心心,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3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设于山东省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的济宁市蓝天幼儿园采访,每路过一间教室,总会不经意间被孩子们抛来的“爱心”温暖治愈。园长轻声说,“看不出来吧!各个班都有‘来自星星的孩子’,经过系统的康复教育,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不断提升。”
在我们身边,一直有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目光清澈,却不愿与别人对视;他们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却不和他人交流……这些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又叫“星星的孩子”。“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儿童康复中心,了解“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6岁前是最佳干预期
彤彤(化名)今年6岁半,一年前进入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边学习边进行康复训练,他长得白白净净、乖巧可爱,很是讨老师和同学们喜欢。
3月28日下午,彤彤结束了一上午的幼儿园课程,来到中心功能室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师发出指令后,他坚定地跨过了一道道障碍,捡起了目标地摆放着的海洋球,赢得了一面小红旗……
3年多前,彤彤的父母在儿子身上看到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同龄孩童的表现:不仅说话少、运动少,连眼神都鲜与人产生交流。夫妻俩忧心忡忡地把孩子送到医院作检查。很快,鉴定结果出来了,诊断证明上白纸黑字地写着:孤独症谱系障碍。
“其实,我们在查阅资料时就怀疑过是孤独症,但一直不敢明确地朝那个方向想。”谈到在医院拿到评估结果时的感受,彤彤的母亲张爱华(化名)直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两口子一下就瘫软在了医院的过道里。
接下来,一天都不敢多耽搁的夫妻俩开始带着孩子四处寻医问诊,不甘心地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给孩子看病,张爱华更是辞掉了工作,一门心思地照顾孩子。
最初,张爱华一家不了解孤独症儿童每年有最高1.5万元康复救助金这项政策,一家人在医院和康复机构之间频繁辗转。孩子、父母身心俱疲不说,扣除医保报销后,康复费依然花了十几万元。直到把孩子送到了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彤彤一家的生活才慢慢找回了节奏。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约有9%的孤独症儿童能回归正常生活,将近80%—90%的孤独症儿童通过科学干预后症状会有所改善。“作为孤独症儿童家长,我们最深的体会与医院、康复机构反复强调的一样,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尽可能抓住6岁前的最佳干预期。”虽然张爱华依然后悔没能更早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可彤彤入园后的巨大变化依然令她颇感欣慰。
康教融合创造“自然康复”环境
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是直属于济宁市残联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去年底入选首批省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中心不仅配备先进的康复设施、专业的人才力量,还总结形成了科学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体系。
记者在儿童康复中心看到,园区被划分成“康复训练区”和“融合教育区”两大区域。孤独症儿童上午在幼儿园接受残健融合学前教育,下午则转至康复区,由康复治疗师带着进行包括认知、社交、感觉统合在内的系统性康复训练。凡是经过医学诊断评估、符合融合教育条件的3-6岁儿童,均可直接入园就读、接受与普通孩子无差别的教育。
“入园前,孩子几乎不会开口说话。进入幼儿园后,经过专业康复训练的儿子开始模仿周围的小朋友做动作和说话,现在已经可以短暂地保持精神专注和说出很多叠词了。”说起儿子一年来的变化,孙晓丽(化名)把很大一部分功劳归给了融入正常儿童群体的“教育康复”形式。
“医院里的康复侧重诊疗式康复,社会机构的康复则强调新方法的使用,我们是兼而有之,在持续学习吸收国际领先康复方案的同时,不断尝试将康复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给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在学习生活中‘自然康复’的环境。”济宁市蓝天幼儿园业务园长朱巧巧告诉记者,相关研究机构认为,贴近日常和集体生活的环境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对此,老师们在课程设计上花了很多“小心思”,不仅会用多提问的方式让孤独症儿童多思考、多表达,还会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参加强化社交属性的小游戏,以教育辅助提升康复效果。
呼唤政策不断加码
孤独症的治疗需要贯穿终生的康复训练,教育、就业的坚定支持和社会救助的持续关注,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但在很多孤独症儿童的父母看来,比起眼前的精神压力和康复花费,最让他们担心的是不断滚动的时间车轮和渐渐老去的自己。
孙晓丽有个名为“守护星星”的微信群,群里都是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他们最常讨论的话题是,“等我们老了,孩子们没人管了怎么办?”对此,他们还萌生了一个看似玩笑的“大计划”:每家出几万块钱办个做手工的小厂,确保孩子们能在长大后有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要掌握回归社会、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校园学习和技能培训是重要前提。可在10-18岁这个关键时期,支持孤独症儿童的政策却存在衔接性缺位。
“随着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不断加码,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家庭被纳入救助范围,国家提供的4年免费康复训练基本能够保障孩子们顺利度过学龄前阶段;18岁后,相关部门开始为残疾人提供保障性救助和帮扶性就业服务,兜底了孤独症患者的基础生活。唯独10-18岁这个年龄档口,缺少了必要的政策支持。”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孙丹丹建议,针对达不到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标准的孩子,希望特教学校能在增加学位的同时,尝试联合技术类院校开设适合的技能培训类课程,相关部门可出台政策予以支持,以“技能特训”为孤独症儿童的后半生加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