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调度员们用脚步丈量城市,手绘“生命地图”,“拓宽”救命通道。
在山东省滨州市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知道何处修路需绕行、何处路口易混淆,新开的商铺与小区具体方位了然于胸;他们掌握着每个小区的楼栋分布、大型商场与居民楼的进出口位置与地标、建筑物内部的细致布局,这些信息都被他们精心记录在册。
二十载风雨无阻,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120调度员们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绘制出一份份精准详尽的“手绘地图”。他们在白色纸张上用铅笔画出一条条横竖线,为的是扩宽生命通道,跑赢死神。
用脚步丈量城市
用画笔疏通“救命路线”
2004年,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成立,调度员们为提升调度效率四处取经,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在探索适合滨州市120调度工作的新模式。
急救中心成立之初,电子地图的制备并不完备,很多路线地点并未纳入系统,这给120调度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2007—2008年,滨州市西区这片土地刚刚开始建设,急救中心使用的滨州地图系统中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几乎是空白。为了填补地图以及自己对滨州地形认知的缺陷,调度员们两人一辆电瓶车,随身带着笔和纸,就这样把滨州“转了个遍”。每到一处就自己手绘地图,将区域的轮廓画在纸上,并把路线、路况、出入口、标志性建筑标在地图上,形成自己的详细地图库,并同步将这些新的“点、线、面”补充到滨州市电子地图中,用自己的画笔疏通了滨州的“救命路线”。
自2019年开始,更为细致完整的百度地图取代原始地图加入调度系统中来,地图系统的完备不再需要,也不支持调度员们手动添加位置,调度工作的开展迈入了新的阶段。急救中心的地图与救护车位置定位系统联通,调度员确定具体位置后发送到相应救护车的定位导航系统,并与救护车保持电话联络,实时沟通引导,凭借自己转点时获取的对地理位置的场景化记忆,帮助救护车第一时间发现需救治者。
信息技术发达时代
手绘地图并非“多此一举”
在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一个导航APP就能带你走遍所有“犄角旮旯”的时代,滨州市急救中心的16位调度员却依旧保持着“手绘地图”的习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已经让手绘地图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成为看到新建筑、新线路时下意识要画下来的举动。利用业余时间,他们用脚步丈量滨州,扫清地图上位置模糊以及自己认知不清晰的每个角落。手绘出的一张张地图既是调度员们分类存档的宝贵资料,也是辅助调度员们记忆地形地况,将抽象的位置转化成脑海中“活地图”的最佳工具。
记者了解到,新入职的调度员都有入职培训,主要是培养关乎调度效率的两大方面内容。一是调度员的打字速度,能否准确快速输入目标地点、传递位置信息,对救助工作的开展十分关键;二是对滨州市地形的熟悉度,熟记滨州市各区县、乡村、大型建筑物名称与位置,“手绘地图”是其中的关键一项。
2024年被滨州市急救中心定位为“管理提升年”,按照“一个平台(120调度平台)、两个方向(院前和院后)、三个层级(指挥中心、急救站、急救点)、四个一体(城乡急救和乡村急救一体化、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一体化、日常急救和突发事件一体化、专业急救和社会急救一体化)、五个快(快接、快派、快出、快转、快处)”发展思路,对滨州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机制、模式进行重塑、再建和升级,打造滨州院前医疗急救新格局。指挥中心将调度员地名、地理、地形强化培训工作重新启动。调度员们查看电子地图、纸质版地图,对易混淆的地理位置、更改的道路、易发事故地段、报警频繁小区做好标记,并进行实地勘察,对滨州市地形图进行再熟悉。
手绘地图在很多人看来是“多此一举”,认为智能大数据支撑下的地图系统完全可以实现120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只有调度员、伤患者以及救护人员在一次次与死神赛跑的亲身实践中才会明白手绘地图对生命的意义。
心里有了“活地图”
凭记忆实现精准定位
“你好,请问是120调度中心吗?在东外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你们能派车过来吗?”4月10日10点23分,正在值班的调度员任瑞瑞接到一则报警电话,不由得心头一紧。东外环是一条贯穿多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南北大道,线路之长、节点之多,都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麻烦。任瑞瑞清楚,仅凭“东外环”这一条线索想要找到事故现场,非常困难。于是,她耐心引导报警者,试图寻找更多线索。
报警者的声音带着焦急和迷茫,他努力回忆着事故发生的地点。突然,他提到了一个关键位置——205国道。任瑞瑞心中一动,凭借以往深入现场手绘地图的经验,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205国道与东外环的地理关系,这两条路虽然都是南北走向,但有交叉。得到大体位置后,任瑞瑞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继续引导报警者确认事故的具体位置。经过一番交流,报警者终于确认,事故发生在205国道与东外环交叉口往北的地方。这个信息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任瑞瑞指明了方向。
任瑞瑞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拿起电话,调动就近的救护车赶赴现场。她知道,每一秒都可能关系到生命的安危,她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和延误。救护车根据获取的目标地址,在前往救护的路上疾驰。任瑞瑞坐在办公室里,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她盼望着救护车能够尽快到达现场,将受伤的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很快,电话铃声响起,传来了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消息。她长长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又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救援任务。
4月17日早7点,接到那阵急促的报警电话,调度员王建贝心中一紧,仿佛感受到电话线那头传来的焦急与无助。她深知,每一次交通事故都可能牵扯到生死,都需要她以最快的速度去应对。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告诉她,事故发生在石家村附近,然而,滨州市内叫石家村的地方有好几处,这让王建贝有些犯难。
她皱了皱眉,沉思片刻,知道在无法确定具体办事处的情况下,派出救护车难免会有延误。于是,她沉声问道:“请问是哪里的石家村?”电话那头的声音似乎有些颤抖,但还是尽量清晰地给出了一个位置信息——滨利路。
王建贝心中一动,她记得这条路。那条蜿蜒曲折的滨利路,她在转地形的时候曾经走过,路旁的风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她继续追问:“是滨城区的吗?是不是梁才街道办事处?是不是东石村?”王建贝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内心却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焦急与担忧交织在一起。
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激动,连连称“是”。王建贝终于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她已经找到了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东石家村路口。王建贝立刻行动起来,第一时间派出了救护车,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救援人员能够尽快赶到现场,拯救那些可能受伤的生命。
在这个时刻,王建贝仿佛化身英勇的战士,她的任务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她知道,她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死。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能全力以赴,去完成她的使命。而那条滨利路,也仿佛成为她的战场,她要在那里与死神进行一场殊死的搏斗。
城市变化日新月异
手绘地图随时更新
“业余时间里,别的女孩出去逛街,都是关心买什么衣服和化妆品,而我出门逛街关心的却是附近有没有新修的楼盘,有没有道路在整修。虽然听起来有点心酸,但是经过这一次患者的成功获救,让我觉得平时关注这些是有意义的,‘手绘地图’这项工作是必须要坚持下去的。”这就是王建贝,一个普通的急救人员,却肩负着并不普通的使命。
近年来,滨州市主城区、城乡接合部变化日新月异,新居民区不断建成,新道路不断开通,新厂房不断开工,单凭一张滨州市地图,很容易混淆地理位置,这就需要调度员们深入现场,为生命救治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杨玉龙表示:“为做到充分熟悉地形,节省派车时间,我们调度员将日常急救调度中容易混淆的地理位置、更改的道路、事故频发地段、拨打120频繁的小区做好标记,利用休息时间到以上这些地方实地查看地形,亲手描绘地图,目的是将这些地理位置印到脑子里。这样的话,一旦这些地方有人拨打120急救电话,调度员接起电话,就能快速准确地定位患者所在位置,指引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患身边。”
记者获悉,2024年第一季度,中心调度室共接听急救电话61868次,派出救护车18220车次,救治患者16911人次,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服务能力也在督促和自律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