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提升群众满意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5/23 10:40:42
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提升群众满意度

字体: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居民吕连仲老人的家中,“党员管家班”的志愿者认真地给他理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内心的满足洋溢在了吕连仲的脸上;章丘区“小网兜”疑难会商平台的工作人员赵远望收到一面锦旗,这是他成功化解一桩纠纷后当事人送来的特殊“谢礼”,自豪之感悄悄在赵远望挑起的嘴角闪现;历城区唐冶街道春江郦城东社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内,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的小董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灿烂的笑容略带着一丝腼腆;

  ……

  一张张满是笑意的面庞,让记者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满足。这份幸福感、满足感的背后,是济南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的精准转型;那些灿烂的笑容,是泉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成效的瞬间定格与剪影。

  64支志愿服务队的身影随处可见

  “谁都说咱社区好,我们住在这里很幸福。”吕连仲今年80岁,行动不便,每隔一段时间志愿者就上门给他理发,让他对“党员管家班”赞不绝口。

  为了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甸柳新村街道全力打造“甸亮初心”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组建包括“党员管家班”在内的64支志愿服务队,发动33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居民服务、城市管理、隐患排查等社区治理,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角角落落。

  “街道全力打造‘乐居甸柳’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135’工作体系,着力育强一支社区工作者队伍,推行网格化治理、议事协商、联盟合作三大机制,提升便民、宜居、康养、就业、惠商五大服务。”甸柳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海霞介绍说,“通过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让社区运转更高效,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1个“小网兜”把解纷止争“兜”办到底

  “当时两人的矛盾大有激化之势。”章丘区同一小区的居民于先生与王先生产生经济纠纷,始终不能达成一致,争执越来越激烈。赵远望了解事情原委后,依托区级“小网兜”社会治理和疑难会商平台,组织消防部门和街道(镇)领导、社区“和事佬”等多方力量与当事人沟通交流,最终让双方协商一致,避免了这起纠纷上升为民事诉讼案件。

  2023年以来,章丘区着力建设“小网兜”社会治理和疑难会商平台,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以“一站收、全面兜、闭环办”为核心理念的“小网兜”工作法,采取“多商量”工作模式,协同联动各相关部门单位参与会商,以此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推进精细化基层社会治理。

  一桩桩、一件件令群众满意的疑难事项圆满办结,让“小网兜”的“能办事、办实事”口碑逐渐家喻户晓,也让多元会商制度在章丘区生根、开花、结果。

各具特色的广场成为周边社区“大客厅”。

  N个“如康家园”点亮残疾群众新生活

  “这儿离家近、有钱赚,还有哥哥姐姐一起说话,很开心!”见到记者采访,正在“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做手工的小董主动和记者聊了起来。“如康家园”的工作、生活,让原本腼腆的他开朗了许多。

  “像小董这样的残疾人,在这里不仅通过手工编织、装香囊、包挂面等实现就业,还能享受到基本康复训练、日间照料等服务。”唐冶街道残联理事长柴道春介绍说,“现在唐冶街道已经打造了多个‘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

  近两年来,唐冶街道春江郦城东社区统筹多方资源,通过打造“微阵地”促进社区治理“大融合”,解锁社区治理的“幸福密码”。社区的宣讲“小喇叭”、“心聚郦城”帮帮团、健康“白天使”、家园“美容师”、“小树苗”爱心课堂5支志愿服务队伍组成“志愿服务之家”,还特别打造了包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区”“智能活动室”等多个功能板块的社区红色服务站,以精准化、精细化的治理举措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细抓“深耕”,同心促“善治”。如今,在济南的大街小巷,一幕幕共建共治共享的场景在基层不断上演,成为泉城社会治理现代化奋进实践的生动注脚。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