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由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济南城市投资集团组织,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济南市“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获批,成为省内首个获批实施的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
济南商埠区作为近代“山东工商业之要埠”,见证了济南在中国近代史上首个自主开埠的创举,是济南商埠文化的集中承载地,也是近现代方格网式营城实践的典范。“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位于济南商埠区核心区,由中山公园及周边“三经六纬”围合而成的十二个街坊构成,总用地面积约47.9公顷,集中分布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60处,传统街巷13条,古树名木122株,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该规划以历史文化资源和要素保护为核心,构建全面、多维度的保护体系。保护整体格局:维系风貌区“东西为经、南北为纬”的小格网空间肌理以及公园居中、疏密有致的布局模式;保护传统街巷:严格控制街巷宽度,整治不协调沿街界面,延续并优化尺度宜人、环境友好的街巷空间;保护建筑风貌:严格保护近百处中、西风格融合的特色老建筑,管控各类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并提出整治措施;保护历史信息:梳理在“西洋文化”与“鲁商文化”的碰撞演变中涌现出的老字号、历史典故、奇闻轶事等优秀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与利用、挖掘与传承;保护中山公园:强化主导功能,提升景观形象,凸显其作为济南市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历史价值,促进公园开敞空间与周边区域的连通。
值得一提的是,保护规划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推动保护与利用并重。优化功能布局,衔接产业业态策划,结合既有里弄院落、商业街区、开敞空间、文化建筑,划定传统院落体验区、传统民俗商业区、多元文化展示区、休闲游憩活力区,形成以街坊为单元、主题鲜明的特色街区,引导文化创意、特色餐饮、客栈民宿、展览推介、精品店铺、公共休闲等功能有序分布;促进产业发展,挖潜存量空间,激活闲置场地,培育新消费场景、新时尚地标、新人气聚点,策划形成车行与人行两条展示线路,连接起融汇老商埠、万紫巷、中山公园、大生里等区域,改善交通组织与设施配套,增加驻足空间及“打卡”场所,提升风貌区产业活力,推动风貌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