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利用腾退的办公用房,创新设置共享办公区,先后为18个指挥部和工作专班等临时机构调配办公用房5000平方米,配置家具设备800余件……”7月15日至16日,各省(区、市)公物仓建设管理现场会暨理论研讨会在济宁市召开,济宁市政府公物仓建设和资产盘活利用做法令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济宁市机关事务中心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围绕推进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在立标准、强支撑、辟新径、树品牌上下功夫,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节约财政资金1200余万元。发布公物仓、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5大领域14项市级地方标准,形成通用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3个标准体系68项公物仓标准,打造了从入仓到出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公物仓制度体系。
与此同时,济宁市以信息化赋能,推动公物仓建设由“数智”向“数治”迈进。运用Rfid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自动监控资产出入库情况,实现自动盘点、自动传输到公物仓系统,一键精准完成资产清查。推动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公物仓数据联通,为实现闲置资产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调剂迈出新的一步。今年,当地把公物仓功能模块入驻山东省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系统“山东通”,为办理业务提供更便捷服务,让“数据多跑路、部门不跑腿”。
不仅如此,当地还推进实体仓、虚拟仓、租赁仓、罚没仓和共享办公区“四仓一区”融合发展,提高资产使用效能。在加强通用资产管理的同时,济宁把房地产、公务用车纳入公物仓调配范围,放大公物仓集约集成效能。不仅整合腾退办公用房,打造共享办公区,而且将公务用车纳入虚拟仓统一管理、统筹调度、集中运维。
前不久,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圆满闭幕,作为会议举办地,尼山再一次向世界绽放文明光芒。光鲜背后离不开公物仓发挥的作用。济宁市在尼山设立了济宁市政府公物仓尼山共享仓,用于存储保管重大会议活动相关物资,保障会议筹备工作专班办公需要,减少重大会议活动物资重复购置。目前,尼山共享仓为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10余个重大会议活动提供相关物资1000余件。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优势,打造了“俭则约”公物仓品牌,增强崇尚节俭意识。前不久,济宁市与曲阜师范大学合作成立机关事务研究中心,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赋能机关事务,进一步在公物仓建设管理升级、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记者 王浩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