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起步区做好用地节约集约“精打细算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7/26 12:42:58
来源:大众日报

济南起步区做好用地节约集约“精打细算账”

字体:

  当前,济南起步区探索出“承诺制+标准地+保姆式”项目审批服务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份,起步区累计出让工业“标准地”30宗,面积超8300亩,辖区工业用地已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

  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被写入今年4月份起步区管委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强化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实施“工业上楼”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之中。

  《实施意见》设定了起步区工业用地准入标准,明确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之比等指标,新增了工业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方式供应,控制产出效益。济南起步区目前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之中,为何在工业用地上如此“精打细算”?

  首先,“深化改革”是起步区建设和发展的应有之意。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验政策。

  具体来看,就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全面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履约评价和退出机制,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闲置用地。坚持和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创新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配置方式。在起步区探索的征地、供地、不动产并联审批服务模式下,比亚迪济南基地首辆新能源整车下线,从土地供应、正式开工到投产用时不到1年,实现当年拿地、投产、完工、车辆下线。

  其次,起步区可以规避此前城市建设中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粗放、低效乃至闲置等问题,为未来的战略空间留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稀缺已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推动项目落地,不只是把项目招来,还要保证项目落地。其中,最大的制约就是土地,这对济南起步区来说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新区,济南起步区平地立城,白纸作画,如何高效利用工业用地,也成了新城建设的“试金石”。《实施意见》提到,起步区对用地规模不超过50亩、50—200亩、200—500亩以及500亩以上,分别制定不同的管控要求。根据区域的定位、产业业态等不同,控制各区域产业用地的容积率下限。起步区既要严控用地规模,又要适度提高开发强度,目的就是以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关键点,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潜力和效能,促进精明发展。

  第三,推动“工业上楼”,向“天空”要空间。当前,起步区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既要保证各类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又要结合项目落地推动新区建设快速成形起势,而产业项目则是“压舱石”和“稳定器”。在记者看来,强化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起步区产业招引思路一脉相承。

  在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下,起步区将引导符合产业导向、适宜在中高层厂房中生产的企业进驻相应园区发展,结合各组团功能定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同时,引导适合的产业“工业上楼”,聚力打造量质并重、立体产城的融合型“工业上楼”示范园区。

  事实上,起步区在“工业上楼”方面已经开始了探索。位于起步区北翼的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作为省政府确定的“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之一,在建标准厂房3栋,计划2025年2月交付使用,部分厂房将围绕“工业上楼”打造空间合理、配套齐全的多功能产业复合空间。(刘飞跃)(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