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共烟台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共烟台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烟台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于9月2日举行,研究部署烟台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举措,为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2023年烟台成为山东省第三个万亿级城市和我国北方地区首个过万亿的地级市,今年上半年GDP增长5.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个、0.1个百分点。烟台实现跨越发展得益于以改革增动力强动能,奋进万亿新征程也必将靠改革行稳致远。下一步,烟台将在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对外开放、促进消费、统筹兼顾等方面持续发力。
烟台是工业大市,实体经济基础厚实,近年来通过实施9大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形成了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2个2000亿级,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4个千亿级,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上半年9大制造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烟台将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集中政策和资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抢先布局未来产业,一体抓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烟台已经进入项目建设密集期,形成了千亿级百亿级项目接续实施、持续见效的发展格局。烟台将继续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深化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机制,用制度化手段抓项目、机制化办法推项目,健全从谋划招引到落地实施、再到投产达效的项目全过程服务体系,紧扣“十五五”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项目拉动力。
近年来,烟台市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明显,成为全国首批25个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入选首批10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初步构建起“核风光氢储LNG”新型能源体系,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7%、总量居全省首位,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烟台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方面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载体方面,烟台将启动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建设,打造绿色制造样板区、零碳产业示范区;规划夹河·幸福新城,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与科创产业;同时抓好15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到2025年每个区市基本建成1-2个特色产业园,园区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成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以黄渤海新区和高新区作为示范引领区,布局10个未来产业加速园,聚力突破型未来产业、成长型未来产业、储备型未来产业,打造“4+3+X”未来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深入实施“9+N”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其中,在绿色石化领域,加快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万华化学蓬莱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黄渤海南岸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新能源动力和低碳电池材料产业园,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在航空航天领域,打造“星箭船网”一体布局的东方航天港、研发设计制造一体发展的空天海装备制造城。
完善绿色低碳新型能源体系方面,烟台将以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的“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千万吨级LNG基地”建设为引领,高效推进核电机组、海上风电、光伏、LNG、大型煤电机组、区域性储能中心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建设。
今年是烟台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开放给这座城市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烟台将以更大力度开展先行先试,发挥好省级园区开放“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园区“二次创业”,全面落实新一轮开发区东西合作共建,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瞄准1-2个主导产业开展招商竞赛,加快建设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发挥好特色园区开放“新动力”作用,提升中韩、中日、中德、国际招商产业园发展能级,全力深化“标准地”改革,打造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