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文化“两创”落地深耕的重要载体,而文化“两创”与现代化文化社区建设一脉相承,互为支撑。今年以来,青岛市城阳区成立了文化“两创”专业师资团队、文化“两创”志愿团队、培育社区带班骨干团队三支队伍,深耕文化“两创”落地落实,已开展传统文化基层宣讲200余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210名志愿者为文化“两创”赋能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150名社区骨干人员为文化“两创”注入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开展了“文化课、健康操、温情餐”三类接地气、暖民心的文化“两创”活动,增厚“人情味”,逐渐形成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150个社区规范化讲好“一堂课”,290多个社区常态化开展“一节操”,全区已建成53家助老餐厅、82个助餐点;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推动文化“两创”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实现社区整体治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双向赋能文化社区建设。
青岛市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胡峄阳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2项,市级29项。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城阳区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创新打造“非遗”文化IP。今年,城阳区启动文化“两创”·畅享非遗——非遗看城阳“非一游”活动,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运用多种形式,依托台网融合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本土非遗特色文旅线路,全面呈现城阳区非遗文化,持续擦亮城阳非遗品牌,助力文化社区高质量发展。
“这些老物件、传统技艺几十年没见着了,这次不但让我们看见了,还摸着了,很触动,城阳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经常去学习和传承。”日前,来自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吕家庄社区大学第三期文化“两创”专题培训班的50多位学员,步入红岛街道韩家民俗村,开启非遗看城阳“非一游”的特色非遗文化课程。《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传说》《木质渔船制造技艺》《东夷渔祖郎君庙会》《渔网编制技艺》四项省级非遗项目轮番上阵,大家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聆听东夷渔盐文化,体验古海岱地区海洋特色文化场景。“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精诚至善 和合至美’文化社区,探索‘人产城’现代化融合发展新范式。与韩家民俗村的强强联动,是优化文化‘两创’工作之使然,也是提升文化社区建设的必然。”吕家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吕良简表示。
据了解,作为展现渔盐文化的重要文化空间,韩家民俗村是首批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青岛市首批非遗传承体验基地,景区内展现了东夷渔盐文化之源流,再现了古海岱地区海洋特色文化场景与先民远去的生产生活习俗。今年以来,红岛街道在韩家民俗村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联动科技馆文明实践基地、青云宫传统文化研学实践基地、社区文明实践站等,服务周边1个城市社区、5个农村社区、2所小学等40余个志愿服务站点。与此同时,红岛街道结合文化“两创”,深入挖掘蕴含在渔盐文化中的智慧、奋斗与情怀,结合社区特点,率先打造孝文化、和文化、智文化、家文化等系列文化社区品牌矩阵,构建以渔盐文化为基底、亮点纷呈又和谐统一的本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胡峄阳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2项,市级29项。近年来,城阳区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创新打造“非遗”文化IP。今年,城阳区启动文化“两创”·畅享非遗——非遗看城阳“非一游”活动,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运用传统+现代、实物+虚拟、参观+体验的表达形式,依托台网融合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本土非遗特色文旅线路,全面呈现城阳区非遗文化,持续擦亮城阳非遗品牌,助力文化社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青岛市2024非遗文化节暨城阳区流亭胡峄阳文化节华彩绽放。传统胶州秧歌、箜篌演奏、古琴弹奏、说书人,现代摇摆舞、民谣、摇滚乐、脱口秀……节会期间的白沙河畔,10多场艺术演出、50多个美学摊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也是在7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2024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推荐人选。其中,城阳区流亭街道胡孝华及其依托的胡峄阳文化园非遗体验文旅基地项目是青岛市唯一入选的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近年来,东流亭社区以国家级非遗“胡峄阳传说”项目为依托,深入挖掘整理与峄阳文化传说相关的非遗资料与非遗资源,打造“峄阳文晖 亭留美好”文化社区品牌,目前社区共有各级非遗项目10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期间,社区陆续投资建设峄阳文化园、峄阳文化产业街、峄阳竹庐非遗工坊等,实现非遗项目在保护地活化利用,传统文化在传承地发扬光大,助力文化社区建设。目前,峄阳茶叶、峄阳白酒、峄阳山泉水等品牌产品已投入市场,走进居民生活日常,实现了传统文化勃兴与社区创收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