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0/22 18:53:12
来源:济南日报.济南发布客户端

济南:“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字体:

  日前,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成立媒体采风团,前往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开展了“济南市乡村振兴媒体采风行”活动。

  本次活动以“八大重点项目”为主题,聚焦片区建设、三变改革、智慧农业、农文旅融合等领域,展现济南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

  “握指成拳”聚合力,“抱团发展”促振兴

  此次采风行的第一站,记者们来到了位于章丘区的“名相故里˙杏花河韵”泉韵乡居齐鲁样板示范片区。

  一下车,一阵香气扑面而来,绚烂的花海勾勒出一幅醉人的新农村田园风光图。“这里是一片农田区,我们利用农田空档期打造了一片花海,里面有向日葵,白晶菊。在这之前,我们还基于农田做了玉米迷宫,丰富了场景和业态。从运营角度来看,前期我们打造的是风景,现在布局的是场景,最终要实现的是情景。”杏花河韵核心区街道平台公司负责人李洋说。

  走进位于示范片区核心区的“名相故里”田园会客厅,李洋指着演示沙盘上的点位跟记者介绍,“我们目前位于的是项目建设核心区,占地200多亩,主要包含智能数字农业展示区、田园风光体验区、城乡融合发展区、相公文化展示区四部分。”

  据了解,示范片区建设东起十九郎村、南到道流村,西北至皋西村,杏花河由东往西流经整个片区,沿河串联十九郎、小康、道流、鞠家、周家、桑园、睦里、赵家、寨子、房庄、皋西、李家亭、七郎院村等13个村。记者们所在的田园会客厅则主要承担了示范区的统筹发展任务,承接研学、劳动实践、展示参观、会场经济等各种业态,统筹示范区13个村甚至全街道的资源资产抱团发展。

  “相公庄是铁匠之乡,相公庄铁锅全国有名。我们重点推广的孙铁匠铁锅目前最高能卖到9000多元,定制的铁锅价格也在2800元到4500元不等。”据李洋介绍,相公庄街道发展的重点不是做产品,而是更侧重品牌化、差异化,通过挖掘相公庄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做研学,以带动周边发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相公庄街道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核心村示范辐射作用,推动“一村一业,一村一策”落实落地。山东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欣农山谷、鲁供丰农、鸣羊山生态园等特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标杆,欣农富硒鸡蛋、鸣羊山苹果、长白山金银花、黉塘岭黄金梨、“济南老字号”老郑家酱油醋等名优农产品广受市场热捧,铁锅经济、林果经济等带有相公庄地域特色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交织碰撞,绘就了“名相故里˙杏花河韵”泉韵乡居齐鲁样板示范片区极具特色、亮点纷呈的新时代发展画卷。

  扩面深化“三变”改革,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活动当天,采风团一行走进桑园村创业服务中心,展台上陈列的一叠叠文件和一张张“小红本”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合同清理规范,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意向书……”桑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恩峰边走边跟记者介绍,“这是股民证,老百姓入股以后就发这股民证,就跟银行存折差不多,到时候拿股金证来领分红。”通过刘恩峰的讲述,记者发现,这一张张股民证、一叠叠入股意向书,正是桑园村“三变”改革的最好见证者。

  “三变”改革,核心在“变”,关键在厘清盘活乡村资源,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自被确定为章丘区“三变”改革试点村,桑园村两委抢抓机遇,迅速成立“三变”改革小组。100%征求全体村民意见建议,签订土地入股意向书686份,成立置业、土地、劳务、旅游四大合作社……桑园村“三变”改革的舞台已然搭好,只待好戏开场。

  舞台初具规模,乡村振兴的戏怎么唱?桑园村从1970年前后就形成的工业园区,发展至今已有42家企业,工业基础深厚。在此基础上,桑园村以置业合作社为主攻方向,变过去单纯租地为租房,村集体和村民投资750万元,盘活闲置建设用地23亩,建设标准化车间9000平方米、高标准仓库2500平方米,分别按照每天每平方0.4元、0.3元的价格出租,村集体年毛收入158.8万元,股东每年每股可分红近2000元,村集体年纯收入47.6万元。

  “三变”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桑园村积极抓住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常态化开展的机会,对过去签订的有关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进行集中清理,依法规范合同26份,盘活8亩存量建设用地,通过置业合作的模式加以利用。

  “村里老式面粉厂的合同也正好到期,我们这块低效建设用地利用起来,修建现代化标准厂房对外出租。这个项目村里是投资30%,村民入股70%。”桑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恩峰指着远处的厂房告诉记者。“一听要入股,村里还没下通知呢,老百姓主动拿着钱来了!一共是入了300股,一股一万元。”2022年5月26日,桑园村新建厂房实现分红,村集体和入股村民共分红64.06万元,村民每股分红1300元。地块收益由每年3万元增收至如今的64万元,提高了20倍。

  与此同时,土地股份合作社与鲁供丰农供销社签订托管协议,打破一垄一畈传统种植模式,将村庄原有的850亩土地增加到现在的930亩。“村里土地全部流转以后,鲁供丰农使用大型机械化设备进行测量,增加了快200亩地,这块地现在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收入增加了,老百姓收入也增加了,一亩地增加了100元。”刘恩峰跟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整体对外托管,每年鲁供丰农供销社与村集体按照粮食收益的四六分红,农民平均每年每亩保底收益10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

  蝶变突围,关键在“变”。如今的桑园村,借着“三变”改革的东风,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再次腾飞,村民们也乘着改革的春风,生活得更加富裕。

  智慧农业直上“云端”,为乡村发展添“智”提“质”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在济南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智能化设备进行施肥、灌溉、控温等操作,根据采集的数据迅速做出相应的决策等智慧农业新技术也已落地应用。

  作为国内一个把5G技术应用到农业物联网上的企业,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耀鹏说起智慧农业可谓得心应手,“这是一个微型中央基站,能覆盖周围3—5公里,管控农田加上设施农业大概7万亩地,运用5G技术以后,系统更是毫秒级的响应,基本没有任何延迟。”

  曹耀鹏指着高处悬挂的圆盘,给记者演示了一下智能杀虫灯的工作过程。只见他打开手机一键点击,智能杀虫灯便开始运转,而远处的摄像头也随之调整了方向。“这是应用的AI识别技术,摄像头会自动调整方向对准杀虫灯进行拍照和识别,如果设备没有正常运转,摄影头会反馈一条指令,让工作人员去田间地头检查一下。”

  “智慧农业”的“黑科技”不止于此。该农业智慧园还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利用遥感传感器、田间综合监测站、物联网传感系统自动监测作物生长环境、长势及病虫害等农情信息,并传输至农业大数据云平台,由专家团队‘把脉问诊’,形成一个最适宜植物的数字化生长模型。锁定这个模型后,系统会自动控制设备,通过通风、喷水、施肥等措施,将实时环境调节到最佳状态。

  在曹耀鹏的带领下,记者们来到了葡萄种植区。“这些葡萄是2022年“五一”期间种植的,两年多从小土块那么小一颗苗子长到现在这么粗,像长了五六年的葡萄树。”曹耀鹏边跟记者介绍边握起拳头跟葡萄树干比对了一下。“系统会根据葡萄的生长需要自动进行水肥管理,能够实现精准控制,节水节药,加快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减少1/2的肥料使用量,生长效果和品质何必传统的还要好。”

  在生姜种植区,一片片生姜长势喜人,“结合莱芜当地的产业结构,我们目前正在做生姜的智慧化栽培,目前已经扩展了将近200亩的莱芜生姜数字化示范基地。”曹耀鹏说,“莱芜生姜种植现在遇到一些瓶颈,一块地连续种植三年以上可能会发生姜瘟病,这块地就没办法种了,需要花费很大成本和时间来进行土壤的维护。”应用精准化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姜瘟病的问题。

  曹耀鹏拔起三株生姜,生姜破土带出深层的土壤,“你看,这块地的土壤非常疏松透气,小姜也很干净漂亮。”他介绍,5G带来的实时性让灌溉变得更加精准,和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智能灌溉多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式,只让生姜根部保持湿润,垄背上的土壤保持干燥。加上5G网络能将土地含水情况进行实时回传,平台能计算出具体需要多少水、多少肥,从而避免浪费,也减少了化肥下渗污染地表水。“莱芜当地的小黄姜,现在产量能够达到8000斤以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半。”曹耀鹏说。

  说起建设成本,曹耀鹏跟记者算了笔账,“我们所在的这个示范棚成本大概在1000元/平方米,生产棚的成本大概是一亩地五六万块钱,能够使用15年,电费一亩地每年不到200元。”目前,全国300多个园区、山东省大概25个园区已应用科百的智慧农业管理技术或托管服务,济南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项目、济阳仁风镇富硒蔬菜智慧产业园项目也是应用该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使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更加科学便捷,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之下,农民种地从“看天吃饭”变成了农田管理的“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种地正从以前费神费劲的“苦差事”,变成省时省力的“轻巧活儿”。

  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花染枝头月,雨落澜山间。山乡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智慧大棚里,一排排幼苗从黑白相间的泥土里冒出嫩绿的茎叶。据山乡集团有关负责人郄香介绍,记者们所在的区域是示范区的一产区域,区域内共有大棚22座,智慧科技棚主要进行育苗育种及对接儿童研学,生产棚主要进行果蔬种植和采摘。

  “我左手边是荷兰草,小朋友研学的时候可以体验水培课程。这几排是不同品种的西红柿,保持同样温度、湿度的情况下,我们对西红柿幼苗进行培育,观察长势,看哪一种更适合种植到我们对面的生产棚里。生产棚现在已经全部完成秋季种植,这拨蔬菜在一月份过节前就全部上市”,据郄香介绍,生产棚内种植的草莓西红柿、螺丝椒、圣女果等品质农产品,主要通过研学采摘、文旅采摘、客户定制、驻地渠道保供等多种形式进行销售。

  离智慧大棚一公里之外,群山之侧,一幢白色与砖红色相间的两层楼房,悠然伫立在原野上,构成一幅童话般美妙的田园画卷。这里是示范区的三产休闲度假区域,配有28间民宿、多功能会议室、全时餐厅,能够满足百余人的亲子度假、研学游学、会议培训、康养度假。

  “咱们这儿一般入住的话是下午两点,两点来了,咱们的“课程”就开始了。比如中秋节就会带小朋友做灯笼,做月饼,五六点就直接去餐厅吃饭,之后会有露天电影等娱乐活动,晚上在民宿休息。第二天咱们就安排小朋友去一产区域进行一些实践,比如刨地瓜、掰玉米、给玉米脱粒等等,中午吃个饭就回家了。”郄香介绍,示范园距离泰安、淄博路途不远,接待的客人除济南本地外,大多来自这两个区域。

  以生态文化底蕴为依托,特色农业为支撑,乡村旅游为引擎,山乡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将游客引流到乡村,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

  致力于发展农文旅产业融合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的,还有章丘区相公庄街道十九郎村。走进十九郎村鸣羊山生态园,满眼绿色扑面而来,各种果树顺着山势连绵起伏,煞是喜人。看着如今绿意盎然的“花果山”,谁有能想到这里十年前是一座废弃的荒山呢?

  十年前,十九郎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村里的石料厂,石料厂关闭后,村庄的发展、村民的收入成了难题。十九郎村党支部书记牛刚祺看着村里的荒山,再一想,村里一直有种植苹果的传统,出产的苹果曾经远销东南亚。一个想法浮现在脑海,开山!种苹果!

  2013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后立即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综合村情民意,决定以村南荒山鸣羊山为突破口,绿化美化荒山,向荒山要效益。到烟台莱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考察苹果种植后,村干部凑了11万元购买了第一批苹果苗,为光秃秃的鸣羊山带来了希望。牛刚祺带领村民边开山边种树,苹果结了一轮又一轮,荒山开了一片又一片,十年时间,昔日荒山变成花果山,牛刚祺和村民的努力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村民开始享受苹果种植带来的红利。

  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牛刚祺“人老心不老”,又带着十九郎村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荒山变成花果山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鸣羊山顶建设玻璃栈道观光平台和步行道,在这里能一览十年来愚公移山精神的践行实绩;投资140万元,新建小火车项目,乘坐鸣羊山号小火车穿梭在果树丛林中,春天可以赏花,丰收季节可以观光采摘,享受体验田园生活;增设汽车环山游项目,规划十几个旅游景点;投资25万元,整修民宿旅游接待中心;新建金羊石雕和防火瞭望塔;新建的石松林成为网红打卡地……现在的十九郎村,走出了一条扎根乡村“沃土”、培育文化“果树”、绽放农旅“繁花”、结成振兴“硕果”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建设“泉韵乡居”示范片区、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建设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如今的济南,正积极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业态,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钱堃 通讯员 赵青 黄山)(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