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沭县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围绕产改目标,不断推进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创新链“四链”融合,趟出了一条强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新路径,有力提升了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围绕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织密“产业链”
临沭县坚持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制定出台《临沭县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会、发改、工信、科技等29个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确立了以精密机械、化肥、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链抓试点、由链主企业牵头推动的产改工作机制,确定了常林集团、史丹利集团、金沂蒙集团等产改试点企业,定期召开会议调度进展、研判解决困难问题,实行链上企业“抱团”推进、无缝对接。
同时,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监督检查机制,链主企业建立产改标杆,实行链上企业单位自查自改,联席会议督查全覆盖摸排等方式,形成“一盘棋”推进产改的强大合力。
围绕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建强“人才链”
临沭县以辖区内的临沂市工业学校为基地,创新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常年开设“常林班”“戴克班”“金沂蒙班”等班次,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让入学的培养对象同时具备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实现了学校教育和企业用工的无缝衔接。目前,已先后开展数控、机床、车工等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养产业人才1200余人。
另外,临沭县还不定期组织省内外职业院校学生来临沭开展入企访学、岗位认知活动,增进企业需求和人才供给匹配精准度,探索建立职工“双创空间”,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实训平台,培育劳模创新工作室1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23个,组织开展柳编职业技能创新编织大赛、“劳动之星”技能大赛等行业领域劳动竞赛,参与职工达2万余人。
围绕提高产业工人的幸福感夯实“服务链”
在推进产改工作中,临沭县注重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构建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和大病救助相结合的救助体系,全县有9000余人参加职工互助保险。
多方筹资对工人文化宫进行改造提升,设立职工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四大功能区,打造灯光篮球场、放映厅、声乐室、健身房等21个功能室,常态化举办茶艺、瑜伽、插花等“工惠乐学”培训,年服务职工2万多人次。
创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活动,在企业因地制宜设立“孔子学堂”“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服务平台,构建培根铸魂的职工“大课堂”,在各企业巡回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受益职工1.1万人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围绕保障产业工人权益激活“创新链”
临沭县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目前已自主评价技能人才1000多人,累计为9068人发放职能提升补贴1284万元,评选科学技术奖和技术革新奖优秀成果264项。注重增加产业工人在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推荐名额比例,今年命名表扬的临沭县五一劳动奖章中,一线职工占表扬总数的68%。
同时,临沭县还整合司法、人社、工会等部门资源,运用“智慧调解系统”、劳动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分裁调”系统、职工热线等平台,精准实施援调对接、裁调对接、诉调对接、联动调解、内部自调、疏导调解六个对接,切实保障工人合法权益,先后帮助职工维护合法利益价值2000多万元。(陈晓婷 高凤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