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滨州市主城区,滨城区的常住总人口63万,青年人口约20万。为满足青年成长发展需求,更好地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共青团滨城区委立足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职能定位,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从阵地打造、课程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精心打造10处青年夜校,开设各类课程360场次,服务青年4876人次,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
一方面,团滨城区委注重整合资源、系统谋划,建强青年阵地。
坚持一体谋划、统筹推进,构建“1+5+N”阵地服务体系。借助党政阵地,在滨州市过程党建实践共享中心建立“青年夜校”主校区,设置彭李、市西、市东、北镇、市中5处分校区;用好团属阵地,以青年之家、青年会客厅、青春社区等阵地为核心,拓展利用硬件设施良好的城市书房、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场所,为青年夜校提供场地保障。
此外,积极拓展社会阵地,联动白鹭公益服务中心、滨盛教育研学基地、新生青年教育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在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城干部职工心理赋能中心、益鹭学堂、滨盛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开设N个培训据点。
另一方面,团滨城区委聚焦课程质量、师资建设,做优青年服务。
课程设置是青年夜校保持持久吸引力的核心。团滨城区委注重丰富课程内容,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充分了解青年的需求和喜好,建立“1+X+1”课程体系,即理论学习、常规课程,特色课程。
目前,青年夜校已连续开展6期。其中,联合区委组织部,开设乡村振兴系列专题课程,赢得青年广泛认可。开设网球、音乐、茶艺、游泳、视频剪辑、职业规划指导等30余种课程,极大丰富了青年的夜生活。
创新课程形式。加强课程中长期规划,分批次制定青年夜校课程表,设置体验课、基础入门课、进阶课等系列课程,满足青年深度学习需求。同时,建立学员微信群,为学员线上解答疑惑,形成“线下实地授课+线上答疑解惑”的学习模式。
建强师资力量。会同组织部、关工委、中华职教社等部门,建立青年夜校师资库。整合辖区内社工组织、机构等资源,配备固定师资队伍。邀请业务骨干、党员先锋、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参与授课,保障多元化教师力量。
此外,团滨城区委强化运营管理、凝聚合力,助力青年发展。探索建立“团区委+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运营模式,有效平衡商业性与公益性,促进青年夜校可持续发展。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信息发布、报名组织、师资筛选、课程审查、反馈评价、应急处突等流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加大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确保其合法合规高质量运营。
强化市场运作。立足于夜校公益性、普惠性原则,课程费用由主办单位及爱心单位补贴一部分,学员合理承担一部分,根据课程内容不同,每节课收费几十元不等,让更多青年人以较低费用享受优质课程资源。
引导青年自治。坚持“青年夜校,青年做主”,引导新兴领域青年、机关青年干部,参与办校地点确定、课程内容设置、课程评价等工作,确保夜校发展与青年需求同频共振。同时,依托青年夜校孵化青年社群,从夜校学员中挖掘培育一批青年讲师、班级助教,推动青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记者 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