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应用于公安、海关、消防等部门,以及志愿搜救、导盲等工作
①搜救犬训导员王国平与搜救犬“闪电”一同在山林里训练。 刘琦 摄
②海关监管工作犬“球球”正在嗅探搜检。
③训导员李忠勋和火调犬“三月”。 刘琦 摄
④导盲犬“小黑”成为主人岳志存的“眼睛”。陈金 摄
⑤德国牧羊犬“旺旺”依照指令,紧贴着民警王冲行走。 刘琦 摄
近日,青岛下海捡垃圾的狗狗“黄蜂”火遍全网,也让工作犬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工作犬广泛应用于公安、海关、消防等部门,青岛还有一批志愿搜救犬和导盲犬,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吸粉无数,下海捡垃圾的小网红
11月7日,记者在青岛国信海天中心见到了“黄蜂”和它的小伙伴们。“黄蜂”是一只5岁的雄性马里努阿犬,体格健硕,精力旺盛,嘴巴咬合力极强,但性格稳定、智商高、服从性高。捡垃圾只是它的业余爱好,其本职工作是巡逻护卫、搜寻易爆物品,保障群众安全。
作为城市地标建筑之一,海天中心的安保工作至关重要。海天中心于2021年4月1日正式成立犬防队,这也是全省第一个启用犬防队的地标建筑。犬防队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卫犬和训导员组成,负责搜爆和巡逻警戒任务,犬防队现有6只工作犬,包括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拉布拉多等犬种,其中,6岁的德牧“卡尔”是年龄最大、专业技能最突出的护卫犬。
工作犬的出色表现,离不开训导员背后的付出,海天中心秩序维护部犬房训导员于化成就是这里的“老大哥”。于化成介绍,工作犬的挑选十分严苛,需要看犬只本身的品种、体型和性格特点及其父母的血统、性格和智商。照顾、培训工作犬需要训导员投入大量心血,它们不仅需要定期的训练和锻炼以保持身心健康,还需要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并定期进行体检、预防接种等健康监测,确保能够胜任工作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谈及未来规划,海天中心秩序维护部经理于鹏表示,犬防队计划开展项目周边海域的溺水救援演练。本次在网上引发围观的下海捡垃圾事件,虽然属于溺水救援演练的基础科目和附属内容,但从侧面反映出工作犬的“环保意识”,这来源于与训导员朝夕相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人过路净”的条件反射。类似的故事在海天中心项目还有很多,每一次训练陪伴、应声前进、治安巡逻,都为安全守护项目贡献力量。
火灾调查,探寻真相的小侦探
11月8日,由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办的青岛消防市民开放日活动在青岛奥帆基地举行,活动现场人群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不断,各类精彩的展示和体验项目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搜救犬表演是活动的一大亮点。随着训导员谢康康一声令下,一只搜救犬迅速进入状态,矫健的身姿在模拟的障碍中穿梭,准确无误地搜寻出“被困人员”。
表演中,一只名叫“三月”的工作犬引起了大家注意,少见的火调犬身份,让它和训导员李忠勋一同成为现场的焦点。现场市民将他们团团围住,争相与他们合影。面对众人的热情,“三月”非常友好,好奇地到处嗅闻。
李忠勋则满脸自豪地向市民们介绍着“三月”的功绩。他告诉大家,“三月”是一只经过专业训练的火调犬。在火灾现场,它能够凭借其敏锐的嗅觉,识别并定位出火灾中残留的易燃液体,为火灾原因调查提供关键证据。
为了培养这项特殊技能,李忠勋付出了很多汗水。训练的第一步是建立工作犬对助燃剂的气味联系。他先将汽油滴在木块上,然后在场地上摆放鉴别罐,让“三月”对汽油气味形成条件反射。当“三月”对汽油气味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李忠勋再逐渐增多鉴别罐的数量,并在其中加入水、食用油、柴油等干扰液体,加大搜索难度。
“我会在空旷的路面上滴上汽油,让‘三月’沿路搜索。每当它找到目标并示警时,我都会及时给予奖励,鼓励它继续努力。现在,它已经能够胜任模拟火灾现场的搜索训练,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李忠勋告诉记者,随着训练的深入,“三月”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每一次的训练和演练都是为了在真正的火灾现场中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起火原因,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李忠勋说,他和“三月”将继续并肩作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能力,面对更多的挑战和任务。
巡逻防控,守护平安的小天使
在青岛市公安局地铁分局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地铁分局警犬工作站。该工作站成立于2018年6月,拥有7名经验丰富的训导员和12只各具特色的警犬。这里的德国牧羊犬勇猛果敢、马里努阿犬灵活敏捷、史宾格犬温顺聪慧……每一种犬种都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共同担负着地铁区域的常态化治安巡逻防控、大活动安保和应急处置等重要任务。
11月11日上午,记者刚刚走近警犬工作站,此起彼伏的犬吠声就如警报般传入耳中。这是警犬们敏锐的本能反应,它们的嗅觉和听觉如同精密的雷达,能迅速捕捉到陌生人的靠近。
“这只3岁的德国牧羊犬‘旺旺’是我的固定搭档,来到工作站一年多的时间,它已经可以很出色地完成各项巡逻任务。”地铁分局警犬工作站负责民警王冲介绍,工作站的警犬们分工明确,承担着包括治安巡逻、搜毒、搜爆、搜捕等重要工作。目前,地铁分局已实现了在地铁重要站点常态化携犬巡逻勤务。仅今年,在地铁站点巡逻就达600余人犬次,执行大活动安保100余人犬次。
“听,外面正在叫的狗是‘贝贝’。”就在谈话间,王冲仅仅凭借声音就准确地辨别出了屋外是哪一只工作犬。而当谈起训练警犬的秘诀时,王冲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两个字——“勤快”。他和同事们坚持勤学习、勤实践,并且通过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青岛技师学院宠物系以及多家民间犬舍展开紧密的技术交流,从而为警犬实战技能的提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正因如此,警犬们的搜爆、搜毒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在地铁区域执行搜爆搜毒任务多达300余次,在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方面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例如,2022年9月,警犬“铁虎”在王哥庄街道的山林地里成功协助抓捕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彰显了警犬技术在实战中的关键作用。
除了日常的巡逻和安保任务外,工作站还积极开展“安保进校园”和“警营开放日”活动,现场演练服从、扑咬、搜爆等警犬实战训练成果,给学生们带来生动的安全知识。“工作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城市安全,它们不仅是我们的忠诚伙伴,更是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宁的重要力量。”王冲说。
上山下海,搜救一线的小英雄
在青岛红十字同尘救援中心,搜救犬训导员王国平的得力助手“闪电”,是一只动力十足的马里努阿犬。马里努阿犬的特质赋予了“闪电”充沛的精力,无论是在崎岖的山地,还是在波涛汹涌的海域,“闪电”都能顺利地执行任务。
王国平对狗的热爱自幼萌芽,丰富的养狗经验让他在训练搜救犬的道路上如鱼得水。从2017年至今,他已经成功训练了15条搜救犬。
废墟搜救,是王国平训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度极高的挑战。“一条合格的废墟搜救犬培养周期漫长,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王国平告诉记者,拆迁后的废墟是最好的训练场地,只有在真实而复杂的环境中,才能锤炼出真正优秀的搜救犬。
记者在沙子口救援基地看到,“闪电”的面部和身体有很多新、旧伤口。“在山林救援中,它总是不顾一切地冲锋,经常撞得头破血流。”王国平介绍,“闪电”屡次参加救援任务,屡立战功,尤其在野外和山地搜救方面表现卓越。它曾在崂山的山林中,成功找到了两名迷路的驴友,在浮山的山体缝隙中找到了一位被困的老人。
训练前一天,王国平会先去山林踩点,像一位精心布置谜题的大师,将目标物巧妙地藏在不同的地方。第二天,他带着工作犬开始寻找。目标物从大到小,搜索距离从近到远,时间从短到长……王国平针对每只犬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训练计划,从易到难逐步推进。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力,他每天的步数常常超过2万步,那是他在山上穿梭的见证,每一步都饱含着对训练的执着。
“闪电”有着超越常人想象的灵性,当遇到腿脚不便的人时,它会用嘴咬下一根树枝递给对方当拐杖,并且还会观察使用情况,如果树枝太长,它会再咬断一截,调整到合适的长度。
环境的艰苦、训练的复杂、受伤的风险,都是家常便饭。王国平深知训导员这个职业的艰辛,但他依然坚守。他希望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救援队伍,传承这份使命,让更多的生命在危难时刻得到救助。
严格把关,守卫国门的小卫士
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进境旅客行李转盘处,时常能见到一个特殊的身影,那是海关工作犬正在嗅探搜检。
11月8日上午,记者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海关见到了海关工作犬“球球”。“球球”是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犬,体型适中、嗅觉灵敏、性格温顺、服从性高,能够很好地适应机场工作环境。上午9点,训导员带领“球球”到海关旅检现场“上工”,记者也在海关监控中心通过工作人员佩戴的AR眼镜实时看到了“球球”的工作场景。“搜!”在训导员的指挥下,“球球”顺利从多个行李箱中嗅检出装有违禁物品的行李箱,并成功示警。
据统计,2024年1至10月,海关工作犬现场查验成果显著,共开展辅助查验工作330余次,查获违禁肉制品、水果、粮食及濒危动植物共195批次,总重量达442千克,同比2023年各季度增长15%。
海关工作犬主要分为嗅探搜检类和防暴护卫类,多用于旅检及寄递渠道。青岛胶东机场海关首创青岛关区海关监管工作犬“333”工作法,全方位加强管理监督,高标准开展训练考核,严要求提升搜检能力,近年来各项考核指标、应用绩效逐年提升。
“在现有应用成效的基础上,我们下一步计划将海关工作犬的应用场景拓展到口岸货物检查、运输工具检查、旅检现场巡查等业务场景,探索在上述业务领域选取重点目标物、重点国家、重点航线、重点渠道等开展辅助性检查,持续加强对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异宠、毒品、枪支弹药的查缉力度,为守护国门安全发挥更大效能。”青岛胶东机场海关业务运行监控科科长李先明介绍。
成为“眼睛”,照亮生活的小向导
岳志存是一位针灸推拿医生,他因幼时患病失去了视力,一直生活在黑暗中。幸运的是,2023年5月他从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带回了一只名为“小黑”的导盲犬。
“小黑”的到来,并非偶然。从递交导盲犬申请到最终与“小黑”相遇,岳志存经历了三年半的漫长等待。在成为导盲犬之前,“小黑”经历了严格的选拔和训练。它有出色的性格、极强的耐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导盲犬训练基地,它接受了严格的考试,学习如何引领视障人士安全行走、避开障碍物、应对突发情况。
“青岛目前导盲犬很少,供不应求的现状让每一只导盲犬都显得尤为珍贵。”岳志存告诉记者,导盲犬的考核极为严格,淘汰率高,目前全国大概有1731万视障人士,但全国现役导盲犬的数量仅有400只左右,如果想申请到一只导盲犬,要耐心排队等候。
从最初的磨合到后来的完全信任,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挑战。岳志存讲述了一次与“小黑”的出行经历,当“小黑”选择了一条与想象中不同的人行道时,他本能地纠正方向,最终却发现“小黑”的选择更为安全。这一刻,岳志存体会到了导盲犬的智慧与判断力,也更加坚定了对“小黑”的信任。
许多人对导盲犬仍缺乏了解,岳志存介绍,导盲犬在工作状态时,周围的人需要做到“四不一问”:“四不”即不拒绝、不投食、不呼唤、不抚摸;“一问”则是看到视力障碍人士携带导盲犬时,应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尽管导盲犬在多个场合都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但岳志存依然时常遭遇打车被拒、公共场所禁止导盲犬进入的尴尬情况。岳志存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让更多人认识到导盲犬的重要性,同时也期待社会各界能更加理解导盲犬,为它们创造一个更加宽容和友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