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打造“枣乡普法”品牌矩阵,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普法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助力构建“大普法”格局。
聚焦提升普法数字化水平,创新“指尖普法”新篇章
沾化区司法局开发“我爱法·‘码’上学”全民普法小程序,将群众普遍关心、常用实用的法律知识、法治案例等编入二维码,提示增强普法的时效性。
聚焦群众需要,普法内容“实”起来。收集发布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山林土地、损害赔偿、婚姻家庭等典型案例50个,整合群众应知应会法律法规题目359道,推进普法内容更具集成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创新点单模式,学法热情“涨”起来。在小程序开设“我想学我想问”意见反馈专栏,及时掌握群众法治需求,定期更新调整内容模块,优化程序设计,目前收到群众意见建议3400余条,扫码量5.2万余人次。针对群众在农村宅基地流转、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治需求及时在普法小程序补充相关内容,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学法的热情。
开通法律答疑,普法惠民“动”起来。依托线下法律顾问便民服务站点,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法律咨询服务。针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由村(居)法律顾问定期在专栏进行答复,减少企业群众多跑路、重复问,真正让普法小程序成为群众学法、用法的大平台。
聚合多样普法宣传载体,创造“智慧普法”新常态
织密一个宣传网络。着力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载体,推动“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运用微信、微视频等线上方式开展普法活动,多措并举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队伍水平,打造“智慧普法”新模式。自拍自导自演普法微视频,倾力打造《枣乡说法》普法栏目、《沾小法》普法小课堂,目前拍摄10期,在沾化电视台刊播,通过模拟情景再现、以案释法、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时下法律热点、法律新规进行解读和讲解,在寓教于乐中普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拓宽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
建设一批法治文化阵地。沾化区强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依托村(社区)广场、走廊、街区等空间,围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漫画、法治典故、法律常识等形式,将法治文化、法治思想、法治精神送到群众身边。同时,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亮点”的思路,结合本土冬枣文化、徒骇河风光、孝文化、渔鼓戏文化等,打造“鱼水情”法治文化广场、大高镇薛家村宪法主题广场、水上普法长廊、“孝文化”法治一条街等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目前,全区共建成法治文化阵地417处,覆盖率100%,群众法治获得感大大提升。
聚能提质普法志愿服务,创建“靶向普法”新模式
沾化区有效整合社会普法资源,多渠道壮大志愿者队伍力量。搭建平台,充实队伍,整合资源,成立“八五”普法宣讲团和“沾小法”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吸纳专业知识和法律素养并且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志愿者加入,同时加大对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普法队伍的培育力度,壮大队伍规模,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深入宣传,增强时效。以宪法、民法典为重点普法宣传内容,细分受众类别,精选普法重点内容,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日、民法典宣传月、“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党员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工、企业管理人员等普法对象开展分类普法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掀起全民学法热潮。今年以来,已累计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79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及宣传物品3.5万余份。(郑晓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