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2025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蓝图中,一项项聚焦文化领域的有力举措跃然纸上,涵盖文化传承、文旅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城市文明素养四大方面,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扩大“文化淄博”影响力,以文明善治推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回首2024年,淄博文旅战线成绩斐然。临淄齐国古城、胶济铁路(淄博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周村古商城成功创建全市首家5A级景区,重点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21.3%。
淄博,作为齐国故都,齐文化滥觞之地,于传承赓续有着天然使命。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准落子,提出要加强齐文化研究阐释和开发利用,策划实施“诸子在齐”等学术建设展示项目,推进稷下学宫主动性考古发掘。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开发更多红色文旅体验场景和精品路线,创新推出一批红色研学产品。支持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加快陶琉产业园等集聚区规划建设,打造国家级陶瓷琉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持续擦亮“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
其次,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着眼于扩大文旅产品供给。计划实施文旅重点项目50个以上,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休闲游等业态。着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完善鲁山等重点景区运营机制,优化“1元公交游景点”体验。完善“礼享淄博”旅游商品体系,做强“中国丝绸名城”、“中国鲁菜名城”品牌,设立文创产品购物旗舰店,拓展文旅消费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一头连着政府责任,一头系着百姓幸福。对于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品质提升工程,新增1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改建100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0处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办好艺术季、戏剧节、音乐节等活动。实施文艺精品“两创双百”高峰计划,扩大“文化淄博”影响力。
在提升城市文明素养方面,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齐乐融融”文化社区建设,强化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大力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健全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互助互爱的“志愿淄博”。坚持以文化人、价值引导,更好地激发广大市民“爱淄兴淄”归属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