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高质量发展浪潮中,新质生产力不仅成为推动城市进阶的关键力量,更描绘出城市发展的崭新底色。翻阅2025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一幅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塑强“淄博制造”品牌的壮丽蓝图跃然纸上。
科技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淄博市政府在新一年的规划中,为强化这一引领力量锚定了清晰方向,提出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00项,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验收。推动含氟功能膜材料等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提档升级,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抓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推进淄博人才集聚节点和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新增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专家40人以上。深化“劳动淄博”建设,搭建重点产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年内培训产业工人10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8000人以上,培育更多技能卓越的“淄博工匠”。
着眼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重大命题,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且有力的答案。要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延展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医疗装备等优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深化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打造机器人、无人机产业创新集聚区,积极抢占低空经济、钙钛矿电池等产业新赛道,氢能、储能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强化制造业数智赋能,新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场景50个;发展壮大电子材料、智能终端等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20亿元,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与之同步推进的,是淄博对服务业做优做强的坚定支持。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促;完善现代商贸流通和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积极培育知识产权、生态环保、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鼓励发展创意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平台。
在促进产业生态优化这一宏大篇章里,淄博市同样精心谋划。完善优质骨干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支持优势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单项冠军15家,力争百亿级企业达到20家。推进驻淄央企省企与本土企业战略合作,实现互惠共赢、融合发展。强化12个“雁阵形”集群引领功能。深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省级试点,畅通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绿色通道,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质量强市”建设,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塑强“淄博制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