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1月11日,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回望过去一年,聊城坚守为民初心,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5%以上,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奋力交出可感可及的民生新答卷。
就业是根本民生,过去一年,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全市加大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精准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去年,聊城市教体部门打造省级学生午休先进试点工程,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聊城市深化强校扩优行动,实现集团化办学农村全覆盖、省市级特色高中县域全覆盖;成功申建聊城科技职业学院,启动建设东昌学院二期,拓展了高等教育版图。
高标准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将正式投用。去年全市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7个、特色专科卫生院20个,改造提升村卫生室1000余个,东阿县医院获批全省首家县级三甲医院。
去年,聊城获得“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3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达到30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300户。优化群众居住环境,改造老旧小区191个、惠及群众1.5万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05万平方米。
新的一年,聊城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在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等方面持续用力,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络。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开展百场招聘促就业行动,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探索推进基层医康养融合“多院合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引导托育服务多样化发展。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推动乡村中小学强校扩优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支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争创特色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争创国家级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新的一年,将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聊城。扩增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建设。深入推进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质提效,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行乡村医生“县招乡管村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扎实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态化保护,挖掘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运河重点片区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加强两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名著文化等系统阐释,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