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阳信县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以打造文明实践新阵地为核心目标,将其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图书馆+文化书院”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
深掘文化底蕴 铸就特色典范
县图书馆在“文化书院”建设中始终坚持以文化传承为根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题,设置儒学讲堂、书画室、古琴室等多个功能区,藏书14000余册,常态化举办图书阅读、书法、剪纸、儒学讲堂等兴趣班,极大地满足了周边群众的文化需求,参与人数累计超过3000人次。二是深入开展“习武修心承古韵·强身健体育新苗”太极拳公益讲座,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带领20余名读者感受太极拳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成功举办公益书法培训班,通过24个课时的系统培训,不仅提升学员书写技能,更在汉字书写中融入《千字文》等传统经典内容,教育学员“知过必改、得能莫忘”“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等中华传统美德,在书法艺术教学中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受群众好评。
创新服务模式 激活发展动能
县图书馆以“书院+”的创新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多元文化服务平台。一是推行“图书馆+书院”的创新服务模式,有机整合图书阅览、文化讲座、艺术展演、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构建覆盖全年龄段的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开展“流光溯摄,阅影书香”创新合作活动,与阳信县摄影家协会携手启动长期合作项目,通过摄影家们独特的视角捕捉图书馆内每一本书的光影瞬间,用镜头讲述书籍背后的故事,以艺术推广阅读文化,丰富文化书院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三是创新青少年品德修养公益讲座模式,以“以书润心·以行塑格”为主题,通过互动体验式场景教学,采用“自律与自由”“爱己与爱集体”等话题,使道德教育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受到青少年和家长喜爱。
整合多元资源 构建共享平台
在县委宣传部统筹协调下,县图书馆立足实际,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共促发展。一是整合志愿者资源,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等“银龄力量”的经验优势与文化积淀,建立文化书院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太极拳、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培训和展示活动,让老年人在传承文化中焕发光彩,实现“银龄有为”的价值追求。二是整合场地设施资源,将图书馆与尼山书院功能区有机结合,设置多功能活动室、文化长廊、阅览室等空间,打造集阅读、学习、培训、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三是整合部门合作资源,与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开展“共建服务点·书香进消防”活动,为消防队员精心挑选500册涵盖文学、历史、科普、心理等多个领域的图书,同时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出版成果展,帮助队员们在紧张训练之余放松心情、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阳信县以“文化书院+图书馆”为平台,深入挖掘文明实践的内涵和潜力,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实践,也是“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民心工程。下一步,阳信县将继续深化“文化书院+”模式,拓展服务内涵,为居民构建更加美好的文化生活。(魏忠林 田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