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宇船业:创新驱动引领内河船舶智造新标杆 -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3/17 16:26:33
来源:山东航宇船业

山东航宇船业:创新驱动引领内河船舶智造新标杆 

字体:

  从微山湖畔的滩地小作坊,到长江以北行业领先的内河船舶制造企业,山东航宇船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宇船业”)以创新为引擎,在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传统造船到智能化、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的跨越。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航宇船业正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为中国内河船舶制造业树立新标杆。

鸟瞰山东航宇船业集团造船工厂

  技术创新筑牢发展根基

  自2012年成立以来,航宇船业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该公司拥有73项专利(含20项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并建成山东省内河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近年来,其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营收的6%以上,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推动多项技术成果落地。

  2021年,公司成功研制中国首艘氢能源船;2025年,“一种船舶用防撞组件及其使用方法”专利的应用显著提升船舶安全性与效率。航宇船业董事长丁行表示:“企业要想站得住、立得牢,离不开技术创新,而创新必然依托于人,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丁行将加强人才队伍作为第一资源建设要务,对内打造科研技术团队,目前,公司科研团队已扩展至56人,依托青岛、济南等地的研究院和IT公司,形成覆盖设计、研发、检测的全链条创新能力。同时,成立新思维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等设计研发检测机构,形成一定的船舶设计和研发检测能力。另外,作为微山县核心制造企业,航宇船业在创业初期即吸纳20余名下岗工友,并通过持续扩展沿江沿海市场(覆盖山东、江苏等6省市),形成了稳定的本地劳动力吸纳机制,长期提供造船、装配、质检等基础岗位‌。

  市场开拓书写国际篇章

  从内河船舶到高端海工装备,航宇船业以技术突破撬动全球市场。2025年初,首艘44英尺游艇远销澳大利亚,标志着企业正式进军国际高端游艇领域。“今年上半年游艇订单已经饱和。”丁行直言,企业在2014年成立了山东航宇游艇发展有限公司,深耕游艇制造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

国外订单游艇正在建造中

  目前,公司年产能超100艘,产品覆盖工程船、内河货船、新能源船舶等多品类,业务范围拓展至东南亚、欧洲、大洋洲等地,并与上海红双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

5000吨多用途集装箱船

  “用户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丁行介绍,公司通过个性化设计满足全球客户需求,如为雪野湖定制的氢能源船、为沿海市场研发的绿色动力船舶等,均赢得广泛认可。2024年,企业产值达55亿元,海外订单持续增长,每周吸引1-2家国际客户前来实地考察。

  智造升级赋能产业未来

  为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航宇船业坚持绿色智能,发展绿色造船、绿色船舶、绿色航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提升安全绿色发展水平,坚持创新驱动,集聚产业链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随着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对船体底框结构焊接的效率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转型采用更先进的焊接工艺和设备。通过引入数字化造船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设备,航宇船业对整个造船过程进行数字化建模和优化,实现船舶设计、制造、管理的全面自动化,根据预设的焊接参数和焊接路径,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精确焊接,同时可以减少对工人技能水平的依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焊接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推动船体底框结构焊接技术的升级换代,更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焊接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焊接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测试,确保焊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这将有助于推动造船业的持续发展,提升企业在造船市场的竞争力。

  面对行业竞争与劳动力成本压力,航宇船业启动“机器代人”计划,推动智能化转型,计划在未来2-3年内实现生产流程全面升级,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船舶制造基地。

 立足运河走向世界

  从木船、水泥船到钢质船,从内河拖轮到氢能源游艇,航宇船业见证了中国船舶制造业的迭代升级。作为山东省船舶工业“白名单”中唯一的内河船舶企业,其发展路径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

  丁行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中国船舶制造与国际接轨,为‘中国智造’贡献航宇力量。航宇船业将以微山湖为核心,深化‘智能化+绿色化’双轮驱动,加速向国际一流船舶制造企业迈进”。(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