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鲁东大学围绕山东海洋强省、烟台海洋强市战略,依托水利工程优势特色学科,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工高端装备制造、水资源集约等技术等需求,致力于开展水利工程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源头活水”。
高起点定位 打造卓越师资队伍
学院积极建立水利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绿色通道,加快高端人才汇聚,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2024年度,学科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续聘国家级人才3人,柔性引进发达国家院士6人,新增省级“外专双百计划”团队3支、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1个、省级青年创新团队3支。经过多年努力,水利工程学科现已成为山东省同类学科中唯一高水平学科,首次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工程学首次入选ESI前5‰。
高标准培养 实施精准育人计划
学院创新实施数智化教育体系,推动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打造科教、产教、校地融合育人新范式,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双导师制,增强大学生的实际产业技能;探索“强专业”“链产业”“拓就业”一体化就业模式,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年度,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5项;省部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9项;两名研究生在第六届海洋岩土工程国际会议上作学术交流。
高规格推进 强化有组织科研
学院通过搭建科研平台、优化科研团队、明确科研方向和完善科研管理等措施,推动水利工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水利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学院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学科交叉融合;积聚优势科研力量,紧盯学科研究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学问题,逐步建立重大项目平台奖项培育机制;实行“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培育计划”,逐步健全“学科带头人+团队+项目”的科研组织模式。
2024年度,获批滨海生态水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高层次科研平台3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8项。
学院始终坚持校地融合、校企链合、平台聚合、资源整合、服务集合等“五合一体”,加强学科创新要素整合,培育高水平产学研项目;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打造校地、校企人才共同体和产教、科教融合共同体,联合承担重大项目攻关、重大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黄河战略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转化服务、市场应用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许国纯 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