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以物联网为核心的‘1+N’农产品大数据平台,涵盖了农业物联网监测、农作物种植模型、产业综合管理、遥感大数据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多个平台,辐射12个村1.5万亩土地,为3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服务,同时可提供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近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管口新村党委书记王法义指着管口新村的农业种植数据信息系统大屏幕介绍。
管口新村农业种植的数字化模式,正在兖州区30多万亩良田上正在进行复制推广。济宁市兖州区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有效推进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了农产品增产增效。
乡村振兴数字化,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前提。济宁市兖州区联合工信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截至目前,兖州区已累计建成5G基站922个,实现了乡村网络信号全覆盖,为打造“数字乡村”奠定硬件条件。
济宁市兖州区充分依托农机制造强区优势资源,以智慧农机和智慧农业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该区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建成了兖州智慧农机创新中心,搭建了农机管理云平台,安装农机信息化终端设备1000余套,建立了合作社远程视频调度系统,打造农机装备生产和农机作业服务全程可视化平台,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辅助系统等智能农机装备得到有效推广应用。在山东省率先建成了深松作业质量监测平台,利用信息化终端监测设备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进行信息化监测。
“我们在农机生产企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以农机装备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刘计兵说。
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兖州区以数字技术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建立了“七个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了优质商品粮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智慧农业新模式。(张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