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沂南县青驼镇高里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前,一群孩子正排着队,欢快地在格子里蹦蹦跳跳。这不是普通的跳格子,而是学校创新设计的“二十四节气格子”,每个格子都标注着节气名称。不远处,“跳云梯”区域传来阵阵欢笑声,孩子们一边跳,一边念着云梯里的英文字母。
这是高里中心小学创新开展“快乐课间”活动的一个生动场景。为解决农村学校体育设施不足、课间活动单一等难题,该校因地制宜,在教学楼前空地上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融合传统文化、数字、英文字母等文化元素的体育活动区,让课间活动变成了孩子们既锻炼身体又学习知识的快乐时光。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场地和设施条件有限,但孩子们的成长需求是无限的。”校长徐国友介绍,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课间活动设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体育课间”。
校园里,两座教学楼前广阔的空地上,学校精心设计了18个智趣游戏区域:有以数字和字母为主题的“走云梯”,将数学和英语学习融入其中;有“趣味迷宫”,迷宫出入口绘制了哪吒和敖丙的图画,让孩子们在探索路径中,化身勇敢的哪吒,不断尝试,突破自我;“趣味投掷”区则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目标,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不负春光的还有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马牧池乡中心小学。这里将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故事融入课间游戏比赛中,设“抬担架救伤员”“独轮车送军粮”“运粮接力跑”等项目的比赛,通过这种体育赛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孩子们在游戏中强健体魄、愉悦身心,在快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运动中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思想伟力。这种将沂蒙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课间活动的内容,更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林彦彤 苏芮)